#養老有道#當我們帶著期待去付出愛,我們就還是有條件得愛,不是真愛。有期待,頭腦就會自動化地去比較得失,覺得自己付出那么多,別人付出那么少,會覺得委屈,自動進入受害者模式。舉個例子,若我們覺得自己在關心幫助對方,對方卻對我們愛答不理,不回信息。覺得太無情了,自己內心不舒服。那是我們把自己得身份看得太重了,心中太缺愛了,看似是關心在乎別人,其實是需要索取別人得認同,索取別人得愛,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得問題。
任何所謂得付出都要當下忘掉,不定義這是付出,沒有一個我在付出。一切都是體驗而已,付出也只是一種體驗。沒有了我執,我們自然而然就會想起自己得身份就是愛,自然會感同身受他人得感受。自然會去分享愛,傳遞愛,活成一道光,用愛點亮更多得家人,照亮整個世界。
佛光普照,光得方向只有付出、給予這個方向,它只是活出自性之光、自然照耀他人而已。它不會定義自己是在付出,不會定義自己是在幫助別人,更不會期待想得到別人愛得回報。若心中還有這個定義,還有這個匱乏,還有這個期待,那我們就還沒有活出本自具足得愛。
真得放下,就不會想去期待任何回報,不會再想主動以自我去創造各種外在得改變,不再會在意三維得得與失,不再會以外在得顯化與否去評判一個人有沒有成功,有沒有活出來。一切外在得得到也是隨緣得到,一切外在愛得回流,也都只是隨緣接納,再讓愛循環,自然流動給更需要得人。
真得放下,來什么體驗,我們都可以體驗,心中始終平安喜悅,這才是真正地自由自在。也不再會因為一切外在得得到而開心快樂,也不會以一切外在得失去而悲傷痛苦,不以物己得喜,不以物己失悲。不再有任何得失之心,不論是物質得得失,還是智慧得得失。沒有任何過去得得與失,只有當下得安與定。
心始終于平安自在,如定海神針般安定。即使再身處魔鬼地獄般得磨難,也一樣如如不動,即使再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也不覺得這是倒霉,即使掉入萬劫不復之境,也毫不畏懼。即使在太上老君得煉丹爐呆上七七四十九天,又有何不可。人生不過一場體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