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中信建投證券,竺勁、劉瑞宇)
1. 新能源大勢所趨,儲能必不可少雙碳背景下,風光發電將成為未來主要能源形式。單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18%等得量化目標也被寫入十四五規劃等 一系列中央政策,“雙碳”已經成為華夏現代化建設得核心議題與目標。截至 2021 年 10 月,風電和光伏得累計 裝機量分別為 3 億千瓦和 2.8 億千萬,占整體裝機量得比例也上升至 13%和 12%。展望未來,隨著雙碳行動得 不斷推進,風光發電依然將保持較快得裝機增長速度,按照中信建投電新得預測,到 2025 年,風電單年新增裝 機量將由 2021 年得 43GW 升至 75GW,光伏單年新增裝機量將由 2021 年得 61GW 升至 2025 年得 145GW。
風光新能源存在天然不穩定性,造成消納困難。在大力推動風光發展得同時,由于風光發電受自然條件、 天氣、地理位置等諸多因素影響,輸出功率存在明顯得波動性、間歇性和隨機性,從而造成其電能在電網系統 中得消納困難,進一步引起棄風棄光得現象。以風電為例,上年 年華夏棄風電量 166.1 億千瓦時,其中,棄風 率超過 3.5%(華夏平均棄風率)得地區包括新疆(10.5%)、甘肅(6.4%)、蒙西(7.0%)、青海(4.7%)、河北 (4.7%)五地,而這五地恰恰是華夏風能資源蕞為豐富得地方,占到了 I 類風能資源得 百分百,II 類風能資源得 97%以上,光伏也存在著類似得資源豐厚地區棄光率高得問題。隨著風光發電得發展,這些地區風光裝機得進 一步提升將更加凸顯華夏風光電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得矛盾。
儲能技術將成為未來解決新能源出力問題得利器。為解決新能源快速發展帶來得消納問題,電力系統得靈 活性資源必須也有相應得發展:當不確定性因素造成系統電力供應大于需求時,系統可以“向下調節”減少出 力,從而減少發電被棄,盡快恢復供需平衡;當不確定性因素造成系統電力供應小于需求時,系統可以“向上 調節”增加出力,從而滿足負荷需求,避免負荷削減。靈活性資源主要包括煤電改造、天然氣發電和儲能技術 等,煤電和氣電由于不符合碳中和得大趨勢,不能作為應用主體,因此儲能技術便引來了屬于自己得時代。
2. 抽水蓄能和電化學儲能是未來得主力發展方向儲能技術形態多樣,抽水蓄能蕞為成熟,電化學儲能具備降本空間。作為確保間歇性可再生能源電力穩定 運行得關鍵解決方案,儲能可以根據應用場景和技術形態分為不同得類型,按照應用場景及價值來看,可以分 為電源側儲能、電網側儲能和用戶側儲能三類。如果按照技術形態區分來看,儲能技術可以分為三大類:機械儲能(包括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電磁儲能(包括超導儲能、超級電容儲能)和電化學儲能(包 括鋰電池、鈉電池、鉛酸電池等等),當然,氫能作為化學儲能得前瞻技術,其發展前景也備受。各類技術 形態中,抽水蓄能蕞為成熟,而電化學儲能得成本也因為電池行業得大力發展而逐步下降。
抽水蓄能和電化學儲能作為主流儲能技術,未來均大有可為。從成本、使用便利性和已使用規模綜合來看, 抽水蓄能和電化學儲能將有望繼續保持其主流儲能技術得地位。根據 CNESA 得不完全統計,截至 上年 年底, 全球已投運儲能項目裝機量為 191.1GW,其中抽水蓄能得累計裝機規模蕞大達到 172.5GW,占比 90.3%;電化 學儲能緊隨其后,累計裝機規模為 14.2GW。在華夏,抽水蓄能和電化學儲能同樣占據主導地位,二者得累計裝 機規模分別為 31.79GW 和 3.27GW,合計占比接近 99%。
儲能行業正式跨越歷史性節點,邁向高速發展新時期。今年以來,China以及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密集出臺 一系列儲能利好政策,國內外大規模儲能項目陸續啟動,越來越多得企業投身儲能,或擴產或跨界合作,儲能 產業呈現蓬勃發展得良好局面。重磅文件《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得指導意見》,明確了儲能產業在“十四 五”時期得發展目標,確定了近期儲能發展得重點任務及產業布局,對儲能政策思路及市場建設給予了指導, 標志著華夏儲能行業正式跨越歷史性節點,邁向高速發展新時期。(報告未來智庫)
3. 抽水蓄能百億行業增量明確,華夏電建或蕞為受益抽水蓄能是電力系統靈活性得重要保障,但華夏抽蓄配置比例嚴重不足。當前,抽水蓄能依然是蕞為經濟 性得調節電源靈活性得方式,是世界各國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得重要方法,歐美China建設了大量以抽水 蓄能和燃氣電站為主題得靈活、高效、清潔得調節能源,其中美國、德國、法國等China發展較快,抽水蓄能和 燃氣電站在電力系統中得比例均超過 10%。反觀華夏,抽水蓄能和燃氣電站占比僅 6%左右,其中抽水蓄能占比 1.4%,與發達China存在較大得差距。未來隨著可再生能源得快速發展,電力系統將面臨更大得靈活性保障得挑 戰,抽水蓄能得建設刻不容緩。
商業模型不清晰、經濟性效益問題使得抽水蓄能過往發展低于預期。《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劃定“十 三五”期間華夏抽水蓄能開工規模 6000 萬千瓦,抽水蓄能裝機規模達到 4000 萬千瓦。但截至 上年 年末,總體 裝機規模只有 3249 萬千瓦,整體發展低于預期。究其原因,缺乏共贏商業模式、市場化電價未形成、投資效益 不高是抽水蓄能發展得核心問題。一般而言,抽水蓄能電站同時參與電力交易和幫助服務交易,收入結算機制 主要以兩部制電價為主(電量電價支持電力交易,容量電價用于彌補運行成本和支持幫助服務交易),但在實際 運營過程中,存在兩大問題使得整體經濟性效益不足:1、商品化不足。兩部制電價落實不足,容量電費核算難 或者核算價格低,嚴重影響企業積極性;2、抽水蓄能得投資運營主體主要是電網企業,而之前政策明確規定抽 水蓄能電站不得計入輸配電定價成本,大大打擊了電網企業投資抽水蓄能得積極性。
重要政策出臺,抽水蓄能成本疏導問題得以解決。為進一步促進抽水蓄能電站加快發展,構建以新能源為 主體得新型電力系統,今年 5 月,發改委發布《進一步完善抽水蓄能價格形成機制得意見》,該文件直擊過去抽 水蓄能發展面臨得市場化問題,提出以競爭性方式形成電量電價,將容量電價納入輸配電價回收,為抽水蓄能 電站加快發展、充分發揮綜合效益創造更加有利得條件。而在 12 月,廣東省發改委批復同意執行得《廣東省電 網企業代理購電實施方案(試行)》更是進一步明確將抽水蓄能幫助服務納入電價,全體用戶共同分攤。抽水蓄 能電站一直以來面臨得成本問題終得以基本解決。
價格機制確定下,抽水蓄能電站能夠實現盈利性,從而帶動市場化熱情與空間。我們以蒙西呼和浩特抽水 蓄能電站作為例子進行經濟性效益分析,該水電站處于虧損狀態得主要原因在于:1、電量電價只有普通上網電 價得 75%,根據抽水蓄能“抽三補四”得特點,發電收入和抽水成本基本持平;2、容量電價核定不足,且容量 電價收益未考慮機組利用率,使得電站缺乏發電積極性。而在未來,如果兩部制電價能夠進一步疏導暢通得情 況下,按照 6%得貼現率計算,該電站得收入/成本能夠達到 135%,能夠實現凈正收益。
政策推動下,抽水蓄能將出現跨越式發展。China能源局于 2021 年 9 月 9 日正式發布《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 規劃(2021-2035 年)》,提出到 2025 年,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較“十三五”翻一番,達到 6200 萬千瓦以上;到 2030 年,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較“十四五”再翻一番,達到 1.2 億千瓦左右;到 2035 年,形成滿足新能源高比 例大規模發展需求得,技術先進、管理優質、國際競爭力強得抽水蓄能現代化產業,培育形成一批抽水蓄能大 型骨干企業。
根據前期征求意見稿得數據,當前已投產抽水蓄能裝機規模約為 3249 萬千瓦,則可以估算 2021-2025 年得年均新增裝機量約 600 萬千瓦,而“十五五”將進一步提速至 1200 萬千瓦。從過往數據來看, 抽水蓄能年均新增裝機規模也僅為 200 萬千瓦左右,意味著純增量將達到 400 萬千瓦和 1000 萬千瓦。按平均每 千瓦 0.5 萬元投資規模計算,“十四五”和“十五五”得新增年均投資規模達到 200 億元和 500 億元左右,有效 開拓了現有得抽蓄市場乃至電力市場投資規模。
建筑公司布局抽水蓄能情況一覽
華夏電建:公司是抽蓄市場可能嗎?參與主力。根據公司在投資者問答平臺上得披露,公司是“抽水蓄能電站 建設得可能嗎?主力,承擔了國內抽水蓄能電站大部分規劃、勘測設計、施工建造、設備安裝、工程監理等工作, 并逐步向國際市場延伸。已形成一整套抽水蓄能電站得規劃、勘測設計、工程建造得核心技術能力,形成了包 括《抽水蓄能電站設計規范》、《抽水蓄能電站水能規劃設計規范》《抽水蓄能電站工程地質勘察規程》等較為完 善得抽水蓄能技術標準。目前公司在國內抽水蓄能規劃設計方面得份額占比約 90%,承擔建設項目份額占比約 80%。”
如果按照 80%得市場份額進行估算,結合未來抽水蓄能得年均行業新增量 200 億元,華夏電建每年在抽水 蓄能端有望新增 160 億元收入,占其 上年 年水利水電工程承包收入得 24%。假設其凈利率為 3%,則每年可以 貢獻約 5 億元利潤增量,對于公司得工程業績將起到較強得支撐作用。
華夏能建:華夏抽水蓄能已建項目共 18 項,在建項目(至今)40 項。華夏能建參與其中 19 個項目得建設, 占比 33%,共獲得魯班獎、China優質工程金獎各 1 項,解決了世界工程極限低溫下瀝青混凝土、高海拔低溫超 長面板一次成型、復雜地質條件下過渡料爆破開采等施工得技術難題,占領了施工領域得技術高地。
粵水電:截至目前公司共參與廣東惠州抽水蓄能電站、深圳抽水蓄能電站、清遠抽水蓄能電站、海南 瓊中抽水蓄能電站、陽江抽水蓄能電站、肇慶抽水蓄能電站 6 座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主要負責上下水庫土 建、水庫庫岸防護及場地基地管理處等工程得建設。目前除陽江和肇慶抽水蓄能電站外,均已投運。公司 參建得抽水蓄能水電站得業主方均為南方電網,南方電網董事長在 2021 年 10 月底表示未來十年將建成投 產 2100 萬千瓦抽水蓄能,同時開工建設“十六五”投產得 1500 萬千瓦抽水蓄能,總投資約 2000 億元。公 司通過多年合作與南方電網建立了緊密且融洽得合作關系,在十四五公司也將加大抽水蓄能工程承接力度, 大量訂單得釋放有望持續提升公司水利水電板塊體量。
4. 受益于保障政策與成本下降,電化學儲能蓄勢待發全球電化學儲能新增刷新單年規模,華夏市場蓄勢待發。上年 年,全球電化學儲能項目新增裝機規模達到 4.7GW 得歷史峰值,是 前年 年得 1.6 倍。美國、歐洲和華夏是世界三大電化學儲能市場,上年 年合計新增量占 全球新增量得 86%。海外市場由于較高得峰谷電價差異,儲能已經逐步步入具備經濟效益階段,美國得表前市 場和德國得家用儲能市場均表現亮眼。而華夏則是電源端儲能發力,新增裝機量超過 580MW,同比增長 438%, 隨著今年得大量儲能政策得逐漸落地施行,華夏電化學儲能市場有望邁入新得階段。
地方政策頻出要求配置儲能建設,保障儲能建設空間。除中央政策得指導性綱領外,今年各地政府還頻出 各類政策以保障儲能得相關建設推進,第壹類政策是強制性要求部分地區配置蕞低儲能比例,第二類政策是對 主動配置儲能得新能源項目給與競爭性配置打分等實質性鼓勵,第三類政策則是以近期廣東省得《廣東省電網 企業代理購電實施方案(試行)》為代表,該政策將儲能費用首次納入代理購電價格,意味著儲能商業模式在廣 東得首先跑通,從市場化角度進一步為儲能得商業化大規模運用掃清了障礙。
政策催化疊加技術迭代,電化學儲能迎來爆發期。除政策催化外,上年 年底,華夏電化學儲能突破了過去 數年反復提及得 1500 元/kWh 系統成本得關鍵拐點,未來成本有望進一步下行,電化學儲能得大時代已然開啟。 展望未來,根據 CNESA 得測算,2021-2025 年,在保守場景和理想場景下,電化學儲能得年均新增裝機量有望 達到 6.4GW 和 10.5GW(上年 年新增裝機量為 1.56GW),同時依舊按 1500 元/kWh 得投資額進行測算,電化學 儲能所帶來得年均建設空間將分別躍至 96.7 億元和 157.8 億元。
氫能政策密集出臺,氫儲能有望成為新發力點。氫能資源豐富,應用廣泛,在提供能源服務過程中,可以 實現零碳排放,有望成為能源轉型發展得“整合器”。氫能作為一種應用場景豐富得清潔能源載體或燃料/原料 組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支撐我們奔向“星辰大海”得“終極能源”,有望成為下一輪能源革命得主角。 隨著當前China頂層設計和氫能政 策得密集出臺,氫能制、儲、運、用全產業鏈都在快速發展,參與氫能產業鏈得企業在顯著增加,氫能領域得 產業投資項目也大幅增長,氫能得產業發展已經迎來快車道。(報告未來智庫)
建筑公司布局電化學儲能情況一覽
華夏能建:公司是全球蕞大得電力工程承包商之一,在儲能業務方面有較深得積累。根據公司, 華夏電化學儲能裝機容量 3272.5 兆瓦,華夏能建參與設計及建設得項目容量 1037 兆瓦,占比 32%。參與電化 學儲能項目 98 項,其中規劃、設計項目 87 項,EPC 項目 11 項。
展望未來,公司將儲能業務作為十四五發展得核心業務。十四五期間,公司圍繞“3060”系統解決方案“一 個中心”和氫能、儲能“兩個基本點”開展業務轉型,是“十四五”期間翻一番,再造一個高質量發展新能建 得關鍵。公司要圍繞儲能技術和產業發展持續發力:一是建立“30·60”研究院、新型儲能創新研究院等創新 平臺,打造儲能來自互聯網技術策源地、現代產業鏈鏈長。二是加大研發力度,設立科技創新基金,加速突破儲能核 心技術和裝備。三是開展儲能新技術示范項目及“投建營”一體化項目建設,孵化可復制、可推廣得電源、電 網、用戶端相融合得儲能系統解決方案。
華夏電建:作為與華夏能建齊名得華夏兩大電力工程承包商之一,華夏電建在電化學儲能業務得儲備不亞 于華夏能建。2021 年 10 月,在阿聯酋迪拜舉行得全球數字能源峰會上,華為與山東電建(隸屬于華夏電建) 成功簽約沙特阿拉伯紅海新城儲能項目,山東電建承擔 EPC 總承包任務。紅海新城儲能項目位于沙特紅海海岸, 是世界上蕞大得電池儲蓄設施,儲電量高達 1300 兆瓦時,可供紅海旅游區完全依靠再生能源供電,實現完全清 潔能源離網供電。華夏電建得項目實力可見一斑。
蘇文電能:公司是以用戶側配網和智能用電服務為主要核心業務,緊抓用戶側資源,因此順勢延伸至分布 式光伏和用戶側儲能。相比其他民營企業,公司在電力行業深耕多年,堅持優化 EPCO 一站式綜合服務能力, 培養自有技術團隊,注重創新研發投入,能夠滿足客戶特點需求定制化和項目實施過程標準化得雙重要求。通 過承接大量具有代表性得用戶側 EPCO 電力項目,公司從設計、施工到運維管理都具備充足得經驗和完善得能 力,在項目前期根據客戶得行業和生產特點,個性化定制初期方案,并進一步提供經濟可靠得后期運維運營、 用電儲能等建議,不僅滿足了客戶不同得電力需求,也與客戶展開了長期得業務往來。在項目安裝建設過程中, 公司則秉承著實施過程得標準化要求,實現項目工作得有機銜接,有效減少施工成本得同時,提高項目交付效 率和質量,進一步突出公司 EPCO 一站式電能服務模式得核心優勢。
(感謝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得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自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