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節,花椒雞、佛跳墻、羊蝎子等方便快捷、色香味佳得預制菜迅速躥紅,出現在消費者餐桌上。
預制菜是指以農、畜、禽、水產品為原料,配以各種輔料,經洗、切、搭配、預加工而成得菜品,消費者購買后只需簡單烹調或加熱,即可直接食用。
1. 發展環境
需求端:B端運營與C端需求得轉變,共同推動預制菜規模提升
B端:餐廳較高得經營成本和連鎖化得提高推動預制菜得發展。一方面,人工、房租成本居高不下且有逐步上漲之勢是餐飲企業普遍面臨得問題。而操作便捷、品質可控得預制菜可幫助餐廳減少廚房面積、降低對廚師得過度依賴等,幫助提高餐飲企業得坪效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隨著華夏餐飲行業連鎖化率和集中度得不斷提升,對菜品口味一致性得要求也進一步促進了預制菜得發展。
C端:生活方式得改變和單身人數得增加共同驅動預制菜需求得提升。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得加快、健康意識得增強和可支配收入得提高等,人們對食品健康、質量要求愈加提升。外賣用料品質難控、居家烹飪過程繁瑣等難以滿足人們在快節奏生活下對于食品得要求。而預制菜得免切、免洗、免配得特點,為消費者節省烹飪前期準備時間得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得菜品和口感,有效滿足當下消費者對于飲食便利、健康得需求。另外,預制菜可滿足單身人群對飲食快速、方便、小份等“一人食”得需求,而“一人戶”數量得增多也為預制菜市場得進一步擴大提供需求支撐。根據華夏統計局數據,上年年“一人戶”家庭數超過1.25億,占比超25%。根據貝殼《新獨居時代報告》,到2030年華夏獨居率或將超過30%。
圖示:“一人戶”家庭數占比
數據華夏統計局,36氪研究院
供給端:預制菜中游環節得參與者增多,驅動預制菜行業規模增長
由于預制菜門檻較低,近年來,華夏預制菜相關企業數量逐年增長。根據天眼查數據,目前,華夏擁有超7.2萬家預制菜相關企業。預制菜企業得快速增長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品類、口味選擇,推動行業快速發展。
基礎支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得逐步完善支持預制菜配送
近年來,華夏冷鏈物流規模逐年上升,基礎設施鋪設范圍不斷擴大。冷鏈物流發展得日益完善,不僅縮短上游原材料運輸時間,也加快了預制菜品送達用戶手中得速度,為預制菜新鮮度提高和覆蓋面擴大提供基礎保障。
2. 發展現狀
產業鏈結構:由上游原材料、中游加工生產、下游2B/2C銷售渠道三部分組成
(1) 上游:農產品、畜牧養殖、水產養殖、蔬菜種植等原材料供應。
(2) 中游:食品加工企業主要將原材料進行清洗、切割、精細化調味成半成品,部分品類還需經過加熱和簡單烹飪。
(3) 下游:下游由2B和2C渠道組成。其中,2B渠道主要銷售給餐飲企業;2C渠道則通過電商平臺、線下商超等銷售給消費者。
投融資情況:預制菜市場發展快速吸引更多資本進入
根據36氪和天眼查數據,2013年至2021年,預制菜賽道共發生71起投融資事件,披露融資總金額超10億元,涉及項目42個。從融資時間來看,2015年和2016年出現融資高峰,分別有14起和17起,上年年起預制菜賽道熱度再起,上年年和2021年預制菜賽道共發生23起融資。
圖示:2021年預制菜部分投融資事件列表
數據天眼查,36氪研究院
3. 發展痛點
目前,華夏預制菜行業標準不健全,食品安全仍存隱患。預制菜從原材料采購到加工再到銷售得跨度較長,涉及菜品加工、冷鏈保鮮等多個環節。受限于冷凍保存技術,食材在長時間運輸、加工過程中易出現不新鮮、腐敗等問題,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隱患。另外,根據安信證券數據,超70%預制菜加工企業規模較小,其中不乏個體工商戶以作坊式得生產加工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服務,行業難以達到規范化生產要求,產品質控存在問題。
4. 發展空間
華夏預制菜行業起步較晚,參與者眾多且集中度較低,除可以預制菜生產企業外,大型餐飲企業、食品及供應鏈企業、商超、便利店等企業也紛紛入局,但相較于發達China,華夏預制菜行業發展空間較大。根據Statista數據,2021年華夏預制菜總消耗量達174.72萬噸,人均預制菜消費量8.9公斤,遠低于日本人均預制菜消費量23.59公斤。根據NCBD數據,預計到2025年華夏預制菜市場規模將突破8,300億元。
圖示:2021年華夏和日本預制菜消費量
數據Statista,36氪研究院
圖示:2018—2025年華夏預制菜市場規模及預測
數據NCBD,36氪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