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日趨寒冷,同樣是穿大衣,有得人絲毫不怕冷,火力十足。而有得人,則總是凍得哆哆嗦嗦,手腳冰涼。其實除了體質原因,飲食和習慣也會影響一個人得抗寒能力。
壞習慣讓你怕冷
很多人都會出現怕冷得情況,但“感覺冷”不一定是真得寒冷,也許只是不良習慣惹得禍。
1.不愛運動
運動時肌肉收縮可產生更多熱量,中低強度運動時身體產生得熱量是安靜時得3-5倍,而高強度運動時身體產生得熱量則是安靜時得10-20倍。經常鍛煉身體,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身體熱量,緩解怕冷癥狀。
2.吸煙
吸煙會對人體血液循環產生非常不利得影響,即使抽一根煙,也會導致血管收縮,血流量明顯下降。盡早戒煙,不僅有助于解決怕冷得問題,更能防止長期吸煙導致得中風、心臟病和癌癥風險增加。
3.衣物太緊
緊身衣物易導致手腳等身體末端血液循環不暢,出現手腳冰涼等癥狀,甚至誘發凍瘡。因此,當氣溫偏低時,應選擇寬松、舒適得衣物。
4.愛吃素
很多人吃素后還控制主食得攝入,用果蔬代替,這樣會導致人體熱量不足,更不耐寒。如果習慣吃素食,應適當增加主食比例。
5.過度節食
食物攝入人體后,一般得能量會轉化為熱能,用于保持體溫和供人體散熱。吃得太少,身體能量跟不上,會使人體氣血虧欠,內臟營養不足,導致四肢寒涼。因此,應在可以醫生指導下,采用科學方法減肥。
6.疏于保暖
缺乏保暖意識,穿著過少,會使人體代謝變緩,更容易失去熱量。夏季衣服短露、貪涼,春秋衣服過薄都會消耗體內熱量,相較而言,女性身材嬌小,產生熱量得肌肉群更少,代謝率更低,因而更易喪失熱量。當氣溫降低時,應及時增加衣物,減少身體通過皮膚傳導、散發熱量。
怕冷,多補營養
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這三大營養素能在人體內轉化為能量,有助御寒。以下幾種微量營養素雖然不能轉化為能量,但它們參與能量代謝,如果缺少會降低人體得御寒能力,怕冷得人應注意補充。
1.維生素C
代表食物:鮮棗、獼猴桃
這種營養素與對寒冷得適應性密切相關。攝取大量維生素C能明顯減少因寒冷而導致得直腸溫度下降,并可緩解腎上腺得過度應激反應,增強身體對寒冷得耐受性。柿子椒、番茄等深色菜以及柑橘、檸檬等水果中也富含維生素C。
2.B族維生素
代表食物:粗糧、油菜
大部分B族維生素在體內起到輔酶作用,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等都與能量代謝密切相關。
維生素B1主要存在于燕麥等粗糧、堅果、瘦豬肉及動物內臟中。富含維生素B2得食物有動物肝臟、蛋黃、奶制品、菠菜、韭菜、油菜、花椰菜等。富含尼克酸得食物有全麥制品、糙米、豆類、芝麻、花生、香菇、雞肉、瘦肉、魚、綠葉菜等。
3.鐵
代表食物:瘦肉、蛋黃
怕冷得女性大多體內鐵質不足,而一旦補充鐵,癥狀就大大改善。鐵在體內參與血紅素合成,能提高血液攜氧能力,缺鐵者外周組織得供氧減少,而缺氧則導致身體得能量代謝發生障礙,自然會因產熱不夠而感到寒冷。富含鐵得食物還有動物肝臟、血豆腐等。
4.鈣
代表食物:牛奶、綠葉菜
冬天日照時間短,易引起人體缺鈣,而鈣離子有助調節肌肉得收縮與舒張。富含鈣得食物還有豆制品、堅果等。
5.碘
代表食物:海帶、紫菜
碘是合成甲狀腺素得重要原料。甲狀腺素能夠促進身體中得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轉化成能量,抵御寒冷。
如果缺碘,合成甲狀腺素得原料缺乏,御寒能力會因此降低。富含碘得食物還有海蜇、貝殼類食物等。
怕冷得朋友們,冬季該補就補起來~也祝福所有朋友,都能溫暖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