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西三環北延與連霍高速互通式立交橋處
□大河報·豫視頻感謝馮子雍文白周峰
出彩河南,交通先行。近年來,我省交通事業飛速發展,四通八達得路網,讓群眾出門實現了“任我行”。“十四五”時期,河南交通將會怎樣發力?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布了《河南省“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樞紐經濟發展規劃》,遠景展望至2035年,為建成交通強省指明方向。
【發展目標】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雙高速”
根據上述規劃,到2025年,我省將凸顯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得樞紐通道優勢,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化成效顯著,以樞紐經濟為牽引得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深度融合,交通強省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初步建成樞紐經濟先行區。
在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功能方面,基本建成“1+3+4+N”現代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實現綜合樞紐場站“市市全覆蓋”。此外,智慧組織平臺建設取得突破,現代信息技術與實體樞紐加快融合,傳統交通樞紐、物流樞紐向現代供應鏈平臺轉變加快,樞紐經濟承載能力顯著增強。
同時,“米+井+人”字形綜合運輸通道全面形成,綜合交通網規模達到30萬公里以上。鐵路營運里程力爭達到7600公里,實現“市市通高鐵”。民航機場形成“一樞多支”格局,實現“民航服務市市全覆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萬公里以上,基本實現“市市有環線”“縣縣雙高速”。普通國、省道二級以上公路占比達到75%以上,農村公路里程達到25萬公里左右,基本實現“鄉鄉通二級路、建制村通路面寬4.5米以上公路”。內河航道里程達到2000公里,形成多條河海聯運通道。寄遞服務網絡通達全球、深入城鄉,實現“建制村快遞物流服務全覆蓋”。
全省還將形成具有規模優勢和競爭優勢得樞紐偏好型制造業產業鏈,樞紐經濟承載平臺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現代服務業擴容升級和現代產業轉型發展支撐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樞紐經濟拓展空間持續擴大,通道經濟帶加快形成。
對外開放大通道和高能級開放平臺載體建設全面升級,國際航線網絡及通航點布局更加完善,國際班列開行數量顯著增長,國內國際循環鏈接和流通能力不斷增強,口岸型樞紐經濟產業規模顯著提升。
展望2035年,基本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得有機融合,樞紐經濟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得重要支撐,我省成為國內大循環得重要支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得戰略鏈接,率先建成交通強省和具有國際影響力得樞紐經濟先行區。
【總體布局】構建“一核四區、四帶牽引、五型支撐”綜合體系
從總體布局來看,我省將以綜合交通樞紐為支點,以“米+井+人”字形綜合運輸通道為主骨架,以“通道+樞紐+網絡”運行系統為支撐,促進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推動產業鏈一體化布局,科學引導城鎮空間開發,構建“一核四區、四帶牽引、五型支撐”得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樞紐經濟融合互促發展總體布局。
其中,“一核四區”是指鄭州為全省樞紐經濟發展核心動力源,發揮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華夏(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平臺疊加優勢,帶動現代物流、高端制造、現代金融、科技創新、會展商務等集聚、融合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加強與開封、許昌、新鄉、焦作、平頂山、漯河等樞紐城市聯動發展,拓展樞紐經濟輻射空間,增強對中原城市群牽引帶動作用,打造成為全省樞紐經濟發展得策源地。
“四帶牽引”即全面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發揮綜合運輸通道和聯運服務系統優勢,以樞紐城市為依托,以特色化可以化產業走廊、創新走廊、文旅走廊和生態經濟走廊為支撐,推動資源要素和產業集聚,培育建設通道經濟帶,拓展樞紐經濟輻射聯動發展空間。
具體包括中原—長三角通道經濟帶、京港澳通道經濟帶、陸橋通道經濟帶、濟鄭渝通道經濟帶。
“五型支撐”是指根據地理區位、要素稟賦和發展基礎,結合樞紐經濟承載平臺運行規律特征,重點發展五類樞紐經濟,支撐引領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具體分為交通樞紐型,形成以樞紐偏好型產業為基礎得區域經濟發展模式;智慧平臺型,以物流組織和供應鏈管理為牽引,促進產業鏈集群式發展;生產服務型,支撐我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商貿服務型,依托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推動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內陸口岸型,依托口岸樞紐,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
【立體交通】鄭州將建設成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上述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河南將完善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加快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推動綜合交通樞紐布局由核心引領向多層協作轉變,構建“1+3+4+N”多層級一體化現代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暢通資源要素流動,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耦合組織能力。
具體包括建設鄭州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拓展華夏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推動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建設鄭州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方面,將推動小李莊站及隴海鐵路外繞線等工程建設,拓展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服務功能,完善鐵路物流基地功能,推動鄭州鐵路場站同步建設綜合性進出境快件處理中心與快遞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力爭建成鄭州高鐵快運物流集散中心,鼓勵大型物流園區、交易集散基地新建或改擴建鐵路專用線等。
同時提升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能級。開工建設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三期主體工程,加強基地航空公司、大型貨代企業引進,吸引大型航空物流企業將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作為亞太轉運樞紐和運營基地,培育壯大本土航空公司,建設空空轉運中心。推進國際空港與國際陸港統籌協同,加強陸空樞紐銜接網絡建設。
拓展華夏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方面,上述規劃還涉及洛陽樞紐服務功能、拓展南陽樞紐發展空間、提高商丘樞紐發展能級等。
推動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方面,將對標華夏性綜合交通樞紐,完善安陽陸港型China物流樞紐功能,強化信陽大別山革命老區交通樞紐地位,提升漯河華夏性郵政快遞樞紐功能,打造周口臨港型多式聯運樞紐,形成4個功能性、特色化重要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
此外,還將結合城鎮體系布局,建設開封、平頂山、鶴壁、新鄉、焦作、濮陽、許昌、三門峽、駐馬店、濟源等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推進以高鐵站、機場等為主得綜合客運樞紐和以鐵路貨運場站、內河港口、快遞物流園區等為主得貨運樞紐規劃建設。強化樞紐一體銜接,以城際鐵路、城市軌道為骨干,加強高鐵站、機場等無縫銜接,加強貨運樞紐與干線公路、鐵路等銜接,完善樞紐集疏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