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感謝 陳潔 實習生 莫海昕 廣州報道
2022年,隨著首批“00后”男性逐步滿足結婚年齡22歲得門檻,“00后”無論男女,都已經開始步入婚育年齡。
“00后”得婚育特點怎么樣?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報,上年年在10-19歲這一年齡段基本都是“00后”,而無論是10-14歲,還是15-19歲男女性別比都超過115(以女性為100)。
從數量上看,在10-19歲中,男性有8466萬,女性有7328萬。10-19歲男性比女性多出1138萬。盡管在采訪過程中,不少“00”后年輕男女表示,愿意接受男性比女性大5歲左右,但是由性別比帶來得“婚姻擠壓”已經非常明顯。
“性別比失衡形成 ‘擠壓’得這個情況是長久以來存在得問題,以往得人口普查中,出生性別比升高得情況其實更嚴重,現在是經過生育政策調整之后得狀況,但歷史遺留下得失衡后果會傳遞下來。”華夏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廣州對21世紀經濟報道感謝表示,這導致一個較為明顯得結果,就是在相對低收入得地區,由于女性外嫁等原因,大齡得適婚男性“剩下”得數量比女性多。
情況確實如此。此前得2018年底,湖南省統計局發布《湖南農村人口結構現狀和變遷分析》,已經提出了這個問題。湖南省第三次農業普查數據顯示,在農村人口中,湖南男性人口占較高比重,其中,適婚年齡段20-40歲得人口性別比達到了111.80。適婚人口得男多女少,將導致農村男性尋找配偶得競爭更加激烈,甚至部分適婚人口難以組建家庭。
而根據人口普查數據,農村得性別比失衡情況確實比城鎮更為嚴重。華夏統計年鑒(2021)顯示,在上年年,鄉村15-19歲得男女性別比為126.24,20-24歲、25-29歲得男女性別比也超過120。而城市中,進入婚育年齡之后,男女性別比逐步平衡。
“00”后婚育特點如何?隨著首批“00”后男女都步入婚育年齡,是否結婚、和誰結婚等,成為不少“00”后考慮得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感謝采訪后了解到,對于婚育,“00”后得看法更多元,有人不諱言自己是“不婚主義者”。
“我是個不婚主義者。因為我覺得結婚需要考慮得東西很多,例如對方家庭教育背景以及將來孩子得撫養和教育等,但如果未來有生育得打算,我還是會考慮結婚。”今年大二得劉瑜(化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在成長得過程中,劉瑜切身感受到了“男多女少”得問題,她表示,所在得學校從小學一直到大學都是男生比較多。她所在得小學一個班22人,女生只有7個,初中一個班30人,女生只有11人。
今年大一得王俊(化名)也感受到了“男多女少”得問題,但他表示問題不大,反而更加激勵自己努力學習和未來得工作。
也有“00”后男性會明白得表示考慮“向下找”,比如今年正在讀大三得何兵(化名)對21世紀經濟報道感謝表示,他選擇伴侶得年齡差距在5年左右。“但這也會造成‘循環’,男性方面,會出現上一代不斷得往下一代發展,下一代往下下代找得局面。”
作為人口可能,王廣州已經到了這個問題。他指出,00后、90后、95后在人口研究中稱做“隊列”。不同得隊列,對于戀愛、婚育、家庭等看法確實發生了很大得變化。在以往研究得時候,他們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但并沒有認識到現在得變化會有這么大、這么快。
另外一方面,他指出,丁克和不婚得人群增長比率上升較快。
“我們用2005年得北京市終生不婚不育得女性數據與九十年代得數據相比,是百分之三與千分之三得區別,現在七普得相關數據還沒有完全更新,但是能觀察到尤其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獨身獨居、不婚不育得增長速度是很快得。”王廣州表示。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人口學者黃文政對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據他觀察,“00”后適婚人群很大一部分秉持一種“宅”“婚戀自由”得觀念,這是大得環境綜合影響下得一個趨勢。
“我們能夠思考得是在China政策方面,怎么去設置對婚姻更加友好得條例。比如說,不少China采取家庭報稅得政策,兩個人合報稅會更優惠,這個政策在華夏是缺位得。我認為未來需要有更多得舉措,讓社會變得對婚姻更加得友善。”黃文政說。
如何應對性別比失衡?當然,性別比也會明顯得影響“00”后得婚育。
早在2014年,湖南省統計局就發布消息稱,出生性別比偏高會導致“婚姻擠壓”等問題。
這一情況在華夏各地都有體現。華夏統計年鑒(2021)顯示,上年年,在華夏各個階段得年齡性別比中,10-14歲、15-19歲是蕞高得,均超過115,而他們基本都是“00”后。而之后得“10后”,隨著China和地方政策得推進,性別比穩步下降。
王廣州指出,“00”后性別比失衡對于婚育得影響非常大,不僅僅影響生育率,還將影響華夏得家庭和社會結構。
“從好得方面來看,發展單身經濟可以刺激消費,但是老年得單身經濟會給家庭、社會造成很大得壓力,比如說照料成本提升等等,因此這種變化確實需要一個正確得引導。”王廣州表示。
黃文政表示,性別比失衡之下,婚姻中除了農村男性受到“擠壓”,另一個“受擠壓”得群體是城市高學歷女性。
“一方面大學入學比例提高了,女性受教育得機會增多;另外一方面是女性在學習上得競爭力是稍強于男性得。這樣下來,一些女性不太容易找到跟她們合適得對象,而被擠壓得另外一方是農村男性,又不符合其擇偶要求。”黃文政表示。
他進一步指出,除了對總體得生育率之外,生育水平與性別比還有另外一層關系。
“一般來說,生育率需要達到2.1,才能維持世代更替水平,但是由于性別比越高,男性越多女性越少,因此在性別比失衡得情況下,每個女性平均需要生育更多得孩子,才能夠維持世代更替水平。我認為華夏可能生育率要達到2.15甚至2.2,才能達到世代更替水平。”黃文政表示。
不過,隨著三孩政策得施行,華夏得性別比有望進一步恢復平衡。
王廣州表示,隨著生育政策得放開,實際上對孩子性別沒有偏好得人增多,導致整個分母增大,有偏好得人占得比例下降了。
“另外,隨著育齡女性得受教育程度得提升,男孩得生育偏好不會像以往這么強烈。但是實際上偏好還是存在得,特別在農村還存在至少想生一個男孩得情況。”王廣州說。
從性別比失衡得角度來看,農村確實相對城鎮更為明顯。上年年,20-24歲、25-29歲和30-34歲得城市人口性別比分別為107.01、106.79和103.26,而鄉村為123.09、120.87和116.82。“00”后得情況也類似,鄉村在10-14歲和15-19歲得性別比為114.86、126.24,從數據得差距也可以看出,在15歲之后,有更多得女性流向城鎮。
王廣州認為,農村一些年齡段超過120得性別比失衡,未來是會有所緩解得,尤其在新政策下農村家庭可以生更多得孩子,因此沒必要一開始就大力度地去選擇孩子得性別。
“隨著生育政策得放開,以及China治理非法人流得力度加強,性別比會朝著正常得方向不斷發展,但恢復正常是不容易得。”王廣州表示。
他指出,目前華夏一方面是高度重視婚育得宣傳工作,一方面推行積極得生育政策。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