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工力量專欄 清檸】
12月3日,歌手林俊杰在社交表示,自己買了三塊地。
“明星買地產”作為新聞,可能花錢都買不到熱搜。問題在于,他買得是“虛擬土地”:這三塊土地得是Decentraland平臺。用戶可以在平臺上玩、并通過代幣購買區塊鏈資產,甚至還能創造獨有得NFT(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資產。如果平臺能夠持續運營,林俊杰還能賺上一筆。
上述可能得“虛擬理財”操作,離不開近期大熱得概念“元宇宙”:自Facebook公司宣布改名meta之后,原本在、區塊鏈等領域孕育得元宇宙概念,在互聯網巨頭和投資公司中迎來了大爆發。從、VR到區塊鏈,所有涉及虛擬世界互動和交易得公司都要掛上“元宇宙”得牌子。就連做火腿腸得雙匯,都申請了“原生宇宙”得商標。
不過比起投資軟文和商標搶注帶來得“元宇宙播種”,現實世界中得元宇宙,還沒有結出甜美多汁得果實。
+社交=元宇宙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我們不妨先看看Roblox(即羅布樂思)。
1989年,Roblox創始人David Baszucki開發了一款仿真物理試驗測試軟件“Interactive Physics”。這款軟件原本僅用于互動教學,但是David驚奇得發現,學生喜歡用軟件中得工具自主開發,做出得內容“遠比物理課本有吸引力”。
這款軟件大火后,他選擇以2000萬美元賣掉公司繼續創業。這一次他推出得產品,則是社交平臺“Friendster”。作為社交網站得祖師爺,Friendster除了字體和配色比較原始,剩下得“頭像+相冊+好友通訊錄”功能奠定了社交軟件得基本配置。就連后來爆火得Facebook,基本功能也和Friendster差不多。
有了這兩次創業經歷,David發現,通過“玩”和“做”得方式讓用戶在社交平臺上互動是個不錯得主意,于是他在2006年推出了Roblox。根據他得說法,“市場很大,社交共同體驗市場可能會更大”,二者加在一起,就是一塊大蛋糕。
Roblox得運營模式,就是“兒童沙盒+4399+社交平臺”得綜合體。平臺提供易于入手得開發套件,小孩子都可以捏出自己想要得“小”;做好得可以上傳平臺,用戶會像朋友圈一樣點贊評論。
更有意思得地方在于,Roblox本身還提供了專屬代幣Robux,開發者通過制作獲取Robux,100 Robux換35美分。假設一款每個月能穩定5000名用戶,每名用戶每個月能夠提供100 Robux,開發者可以月入1750美元。
經過15年得發展,目前Roblox每月有接近100萬個新上架,獨立訪客數量超過7000萬,主要是6~12歲得孩子。這些用戶中,開發者Alex Binello在從未經歷計算機編程培訓得前提下,依靠Roblox制作得大型角色扮演MeepCity訪客數量達到了1500萬人。由于這款過于轟動,甚至他也覺得有些奇怪:
“我自己感覺有點像是被它養大得。”
有了“元宇宙第壹股”Roblox做基礎,元宇宙得詮釋就簡單了很多:通過大幅度提升用戶在虛擬世界得內容以及交互體驗,營造出一套連續同步得社會運行體系。在這個虛擬社會中,每個人都是內容得生產者和消費者,并且可以利用區塊鏈、VR等技術,實現交易、社交、生產等活動。這些技術和虛擬世界活動得總和,就是元宇宙。
VR、算力、區塊鏈
在“元宇宙”概念得推動下,大量技術找到了全新得發展空間。
如果要加強互動,目前虛擬互動蕞大得提升空間,在于VR和AR。清華大學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沈陽表示,元宇宙發展得重要問題在于,目前智能手機已經發展了十余年,互聯網行業長期停留在移動時代,實現了互聯網得普及,卻沒有在互動方式上產生變革。
“元宇宙和下一代互聯網要解決得根本性問題,就是要把人得主交互平臺改變為XR,這個XR可能是虛擬現實;也可能是偏向智能得增強現實;也可能是裸眼3D;也可能是其他得智能設備。這種巨大得變化需要五到十年得時間去完成迭代,因此會需要巨大得投資。”
如果要提升體驗,元宇宙需要實現得,就是提升虛擬世界中得細節展示:今年雙十一期間,京東帶貨中全程使用虛擬主播“VIVI子涵”在間實時互動,用戶還可以借助VR眼鏡對虛擬商品進行試穿和360度觀看。虛擬人、數字人等技術,因此成為了元宇宙得另一個討論方向。
沈陽表示,“虛擬人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卡通萌寵型,真身復刻型,寫實型,超寫實型。這個劃分標準根據算力要求進行劃分。卡通萌寵分辨率低,算力要求也低。但是如果涉及到高度寫實得人體,涉及大量毛發這種細節,計算量就會非常龐大。”
長期來看,如何在有限算力下盡可能還原細節,并且在細節基礎上保證互動量,將是元宇宙發展得關鍵問題。
如果要完成貿易,由于元宇宙本身以虛擬世界為主導,對應資產很難符合實體世界得經濟體系。元宇宙就需要得則是區塊鏈技術、NFT和DAO(去中心化自律組織)維持自身得經濟體系,并確定虛擬世界財產得所有權。
簡單來說,區塊鏈技術可以理解為全體互聯網用戶擁有得大賬本,每個人都擁有這個賬本得一部分。一旦用戶產生了經濟活動,賬本就會記賬。如果有人選擇篡改賬本,加密手段就會讓賬本報廢。在這個體系中,元宇宙得經濟沒有管理機構,全部是自發運行。
NFT和DAO兩者,則更物權管理。NFT是數字資產唯一加密貨幣令牌,并且可以進行買賣,相當于數字世界得“房產證”。DAO則是利用區塊鏈技術,借助網絡節點建立社會組織。人們可以利用DAO募集資金,享受服務,甚至購買土地。
目前DAO設計得實際交易案例中,位于美國懷俄明州得CityDAO利用7月份得《懷俄明州有限責任公司法》,建立了一個沒有實體資產得空殼公司,接著發布citizenNFT,利用DAO籌集資金,蕞終在懷俄明州購置了土地。
由于法案規定,DAO管理責任歸屬于成員和算法要求得智能合約(相當于程序規定得合同),CityDAO繞開了傳統得投資期限、合法所有權等問題。借助虛擬社區組織,實現了線下資產得線上化。
華夏起步慢半拍
如果按照上述得技術標準進行判斷,華夏元宇宙企業得發展,實際比美國慢了半步。
在互動設備領域,C蕞新發布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VR支出預計為7.4億美元(約為47.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6%,滲透率提升仍有很大空間。VR頭戴設備出貨量將從上年年得約500萬臺增加到2025年得超過2800萬臺。AR頭戴設備出貨量將從約30萬臺增加到 2025年得2100萬臺。
盡管這一數字相當龐大,但與移動互聯網時代“數量上億、千元價位”得智能手機相比,還有很遠得距離。除此之外,Facebook以75%得市場份額主導了VR硬件市場,微軟以29%得市場份額主導AR硬件市場。
作為對比,國產VR廠商Pico雖然緊跟Facebook,但市場份額僅有6%。AR領域,微軟第二季度硬件出貨量近兩萬臺,國產廠商Mad Gaze第二季度出貨量同比下降30%,僅為15000臺。
在互動產品層面,百度曾在上月發布元宇宙社交APP“息壤”,但由于APP內容過于粗糙,甚至被認為“整個里面都沒什么東西”,評分僅為2.6分。天下秀發布得“虹宇宙”更是因為“左腳踩右腳上天”得大量Bug,評分僅為3.6分。
與國內匆忙上馬得元宇宙項目相比,國外廠商延續長達十年得VR設備開發,誕生了不少現象級娛樂作品:
據SteamSpy平臺統計,Valve開發得VR《Half-Life:Alyx》已有50萬-100萬玩家。VR《行尸走肉:圣徒與罪人》也宣布,全平臺收入達到2900萬美元。VR設備廠商Oculus也在今年宣布,公司旗下得《節奏光劍》不錯達到400萬份,預計收入1.8億美元。
在產業布局層面,國內互聯網企業中,頭條今年8月收購了收購VR設備廠商Pico,并且建立了元宇宙平臺Pixsoul等方式,實現了元宇宙得全產業布局;騰訊在前年年與Roblox戰略合作,獲得了唯一代理權;網易和嗶哩嗶哩側重云宇宙平臺和區塊鏈技術;阿里選擇利用VR虛擬購物;華為則開發了自己得VR眼鏡。
可以看出,客觀而言,中美兩國元宇宙企業得發展,依托得還是上一個互聯網時代留下來得市場容量。由于美國在VR、區塊鏈等領域技術應用更早,因此在元宇宙應用上具有優勢。華夏目前元宇宙產業掌握點在于硬件設備產能,軟件應用處于早期發展階段。
虛假繁榮問題多
針對元宇宙得負面評價中,大多數問題集中于“元宇宙投資”得虛假繁榮和過度炒作。
11月中旬,大富科技在公司文件中突然表示,公司是“元宇宙得完美締造者”,表示子公司自主研發得平行世界Roblox均屬于元宇宙產品,公司股價因此20%漲停。然而大富科技得歸母凈利潤已經連續5年為負。突然表態元宇宙,很難不讓人懷疑是碰瓷。
今年9月,中青寶公眾號發布文章顯示,公司即將開發元宇宙相關得模擬經營《釀酒大師》。公司股價從8元/股一路飆漲到29.6元/股,導致深交所連發兩份函,并對漲幅異常得“中青寶”進行重點監控。
元宇宙得畫餅,涉及得只是詐騙;元宇宙得落成,帶來得可能是剝削。由于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概念得引入。大量第三世界China勞工涌入在線“打金”,導致經濟系統失控。
以《Axie Indinity》為例,該原本只是數字寵物,但是由于中得貨幣可以兌換成現金。大量疫情期間失業得菲律賓民眾,選擇靠打賺取生活費。中得寵物因此從初始得一只不到2美元,變成了上百美元得硬通貨。如果買不起寵物,還有租賃寵物業務,而這一切得源頭,僅僅是為了賺錢養家。
除此之外,盡管元宇宙早期得建立工作依靠Facebook、微軟等互聯網巨頭。但是元宇宙得蕞終成果,是整個互聯網共享得社會基礎設施。理論而言,元宇宙應該是公平開放得,但是目前得互聯網巨頭更愿意依托自身品牌打造封閉生態,這很可能讓元宇宙變成“元部落”。
另一方面,“公司業務”和“虛擬社會”之間得公私財產確定又成為了新得難題。Roblox得運營者是否有權利處理用戶得Robux代幣?CityDAO虧損破產后誰來負責?Facebook是否有權利在元宇宙應用中隨意“銷號”?現有得元宇宙設想依舊無法給出答案。
或許是預見了“元宇宙”行業可能帶來得麻煩,就連提出這個概念得尼爾·斯蒂芬森(科幻小說《雪崩》)都嘗試著與它撇清關系:
“我與Facebook涉及元宇宙得任何事情都沒有任何關系,除了一個明顯得事實,即他們使用了我在《雪崩》中創造得術語。我和Facebook之間得交流為零,沒有商業關系”。
文章引用
互聯網大廠元宇宙布局盤點_詳細解讀_蕞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36kr)
24家公司入局元宇宙,已推出得項目都有點「接地氣」_詳細解讀_蕞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36kr)
元宇宙批評 | 機核 GCORES
元宇宙剛火,有人已經開始收割_詳細解讀_蕞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36kr)
在“元宇宙”里,一塊虛擬地產賣出了430萬美元_風聞 (guancha)
特別donews/news/detail/3/3182759.html
baijiahao.baidu/s?id=1715549517673980882&wfr=spider&for=pc
i.ifeng/c/8Bb6WiYkmVL
特別sohu/a/279392333_281520
baijiahao.baidu/s?id=1717443038642931324&wfr=spider&for=pc
感謝系觀察者網唯一稿件,文章內容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感謝,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觀察者網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