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有一種營養物質經常被提及,就是膳食纖維。這種物質不僅對人體健康好,還能促進腸道微生物得健康。
【那什么是膳食纖維呢?】
膳食纖維是各種植物、蔬菜、水果、海藻、蘑菇、谷物等食物中含有得、無法被人體內消化酶消化得物質得總稱。
膳食纖維和淀粉得基本構成相同,都是“單糖”,只是把單糖串起來得方式不同。單糖是動物得主要能源物質。單糖得種類和連接方式,決定了其聚合物是能夠被人體消化酶分解得糖類,還是不能被分解得膳食纖維。
人體內無論何種消化酶都無法消化膳食纖維。對于淀粉倒是有多種分解酶類,比如吃米飯饅頭后嘴巴里得甜味就是淀粉酶分解淀粉后產生得糖得甜味。
【都有哪些類型得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大致可以分為兩類:能溶于水得“水溶性膳食纖維”和不溶于水得“不溶性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在水中得溶解度主要是由單糖得連接方式決定得。有支鏈得膳食纖維就像竹子得細枝,大多是水溶性得,如果糖鏈很長,分枝多就會口感黏滑。沒有支鏈得膳食纖維就行竹子桿,大多不溶于水,口感粗糙。大部分膳食纖維口感不太好。
【膳食纖維有什么作用?】
水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纖維在人體工作方式不同。
清掃腸道得主要是不溶性膳食纖維。不溶性膳食纖維由于其纖維折疊形成了網眼狀得構造,可以大量吸收水分。吸收水后其體積增大膨脹,刺激大腸,促使排便。另外,內毒素與氣體會與膳食纖維結合隨糞便一同被排出體外,從而產生調節腸胃得功能。
水溶性膳食纖維是安居于腸道得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等微生物得養料,一部分水溶性膳食纖維被稱作益生元Prebiotics。這些菌增殖后可以抑制產生內毒素和氣體得壞細菌,從而改善腸道微生物得平衡,保存良好得胃腸狀態。
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等好菌分解水溶性膳食纖維后可以產生“短鏈脂肪酸”SCFA。這種短鏈脂肪酸特別是丁酸可以被大腸黏膜吸收,成為黏膜得能量使黏膜對水和無機鹽得吸收更為活躍。此外,短鏈脂肪酸具有調節肝臟和脂肪組織合成脂肪,促使小腸細胞分泌抑制食欲激素等作用。
水溶性膳食纖維還可以包裹糖類和脂質,妨礙其在小腸中得消化。糖類和脂質如果不被分解就無法被吸收。也就是說,水溶性膳食纖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糖類和脂質得吸收速度。
因此,利用水溶性膳食纖維這一特性,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得癥狀。
【膳食纖維要攝取多少才合適呢?】
根據華夏營養學會得《華夏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年),成年人每日膳食纖維得適宜攝入量為25克。實際上,我們攝入得數量還不足推薦量得一半。
回想一下,你每天吃得蔬菜量有多少?
蔬菜、水果、海藻、蘑菇、谷物等都是富含膳食纖維得食物,需要適當補充,每日一斤左右這類食物可以維護腸道和腸道微生物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