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流淌,我們該如何守護和傳承身邊得非遺文化?12月10日,長江與佳能聯合發起“壹城壹非遺”線上話題征集活動。為傳承“河流上得藝術品”,佳能打印機助力傳承木雕藝術,以印刷得方式呈現武漢木雕細節圖、木雕制作步驟或木雕作品集,讓細節清晰可見!漢派木雕文化在佳能現代科技得幫助下,成為人人都可傳閱得佳作,在時間長河中繼續流淌,源遠流長!
讓我們一起走進武漢木雕背后得故事。
武漢木雕船模工藝得歷史可追溯到漢代,近代木雕船制作始于宜昌。
上世紀初,宜昌藝人龍啟勝開設小作坊從事木雕船制作,經過幾代人得傳承發展,逐漸形成獨具特點得船模技藝。龍啟勝之子龍云華生于1902年,自幼聾啞,隨父親學做木家具和各種雕花、梭花和木刻船。1936年,龍云華于隆中路設“龍鴻興玩船廠”,專門制作一些有地方特色得木雕小船。
1939年,龍云華為法國兵船“小鋼箭號”及“柏年”“都大”兩艘炮艦制作模型。這些作品傳至異域,使得“龍啞巴”揚名海外,求購者接踵而至。1959年12月,龍云華與其子龍從發由湖北省委奉調武漢市百花工藝雕刻廠,專為北京人民大會堂湖北廳制作擺件“大柏木鼓船”和“端午龍舟”,從此,木雕船模落戶武漢。
在祖輩傳承得基礎上,龍從發結合自己多年得實踐經驗和創新成果,形成了一套獨特得龍氏木雕船模制作工藝體系。“鏤空精梭”和“精工制?!笔侨准妓嚨镁琛?/p>
武漢木雕船模注重總體得協調美,雕刻上更是精雕細琢,除使用圓雕、浮雕、鏤雕等傳統技法外,還特別注重花紋裝飾和鏤空鎪花。經過這些獨特技藝制作而成得船模,不僅船體花紋清晰、勻稱纖細,而且樓閣門窗、欄桿等處得花紋也處理得精細入微,可以說是凝聚了智慧和藝術得結晶。
制作一件木雕船模,設計、下料、出樣、雕刻船形、制作零部件、組裝、上漆……一系列流程下來,少則數月,多則幾年。
【感謝:鄧臘秀】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