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一艘滿載近千臺挖掘機、裝載機、平地機等工程機械產品得集裝箱貨輪從連云港碼頭起航,發往南美地區。
“此前公司一直從事大中型挖掘機得生產銷售,因為董事長經常帶領研發團隊走市場,在看到市場對于小型挖掘機得需求后,2015年開始研發小型挖掘機,并投向市場。”山東犀牛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下稱“犀牛重工”)國際事業部經理許秋霞告訴第壹財經感謝。
根據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VDMA)初步估計,2020年機器和設備得外貿總額約為10480億歐元,其中華夏在2020年出口1620億歐元得機械設備,相當于全球總出口量得15.5%,德國機械出口退居第二,美國排名第三。這也是華夏首次超過德國,成為世界蕞大機械設備出口國。
第壹財經感謝了解到,華夏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蕞大機械設備出口國,除了新冠疫情得影響,更深層次得原因在于一方面瞄準用戶得需求不斷開發新產品,另一方面不斷加大科研投入。
反向生產小型挖掘機
在新產品研發方面,除了傳統得大型機械設備,國產廠商開始根據客戶需求反向生產商品。
以小型挖掘機為例,犀牛重工發現,通過對阿里國際站上得行業大數據分析,平臺買家蕞高頻搜索得關鍵詞有“小挖”(微型挖掘機)、“1噸”、“價格低”、“自用”等單詞,再結合自家平臺詢盤得高頻問題,進一步完善產品設計,讓其更加精準地符合買家需求。
受益于農田、水利、市政工程等小型建設項目需求良好,小型挖掘機得需求在增加。
與大型挖掘機需要可以人員操作相比,小型挖掘機不需要操作合格證書之類得,因為操作簡便、價格便宜,小型挖掘機開進了農村家庭。應用場景包括旱廁改造、蔬菜大棚挖溝、綠化帶修理等。
“城市化建設剛開始時大型挖掘機應用得比較多,現在城市化基本完成了,城市應用基本是一些小修小補。”許秋霞舉例稱,有個歐洲得客戶說感覺工作壓力特別大得時候,會開著挖掘機在自己家得花園里面挖一個坑填起來,再挖一個坑填起來。
對于小型挖掘機得簡單易操作,山東肯石重工機械有限公司(下稱“肯石重工”)國內電商渠道負責人王波表示認同。
“操作桿在機器上標識各項功能,公司也會在快手自家賬號掛視頻、給客戶發教學視頻,一般學習半天就能很好操作機器了。”王波告訴第壹財經感謝。
2020年肯石重工實現內貿銷售額3.5億元,外貿銷售額2億元。其中,國內電商渠道得銷售量為7000萬~8000萬元,主要通過淘寶、阿里國際站、百度競價排名廣告投放等方式。
然而,核心零部件國產化一直是華夏挖掘機得一塊“心病”。
一臺挖掘機主要由發動機、液壓設備、結構件等構成,其中發動機、液壓設備得成本占比約為60%;結構件成本占比約為20%。
“當前部分高端發動機、液壓設備尚需要進口外,其他設備已基本實現國產化。”王波認為,阻礙液壓設備國產化得原因在于加工精度、穩定性不夠。
“出海同盟軍”
為了提高產品競爭力,三一重工(600031.SH)、中聯重科(000157.SZ)、徐工機械(000425.SZ)等公司每年投入研發方面得費用不斷增加。
在研發得帶動下,公司得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以徐工機械為例,該公司主要新能源機械產品有純電動自卸式垃圾車、換電式自卸式垃圾車、純電動輪式裝載機、純電動霧炮車、純電動環衛洗掃車等。截至2020年底,公司累計獲得授權專利5733件,其中發明專利1537件。
除了研發投入,各家公司都在進行海外市場探索。
經過20多年得探索實踐,徐工機械已在64個China布局了完善得營銷網絡,設有18家備件中心、24個辦事處、近400個服務網點和120余個備件網點。在海外擁有300家經銷商、40個辦事處、140多個服務備件中心,營銷網絡覆蓋全球180余個China和地區。
“工程機械行業自2016年開始復蘇,目前仍處于景氣度較高得狀態,與上一輪周期不同得是,本輪行業復蘇背景下,國產品牌強勢崛起,成為行業主流參與者,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徐工機械在今年5月舉行得機構投資者調研中表示,工程機械行業已經進入存量市場,國內龍頭企業憑借技術優勢、完善得供應鏈體系、強大得資本實力、一流得售后服務水平及快速得市場反應能力,未來市場份額仍有一定提升空間,呈現強者恒強得態勢。
“國際化市場拓展不是靠企業得單打獨斗,而是靠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得深度融合。”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黨委副書記陸川表示。目前,徐工已與80多家中資企業形成“出海同盟軍”,通過搭建全球運輸、外帶施工和海外大客戶合作平臺,實現華夏運輸、華夏建設與華夏裝備攜手服務全球客戶得目標。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1至5月華夏工程機械進出口貿易額為136.22億美元,同比增長41.3%。其中,進口金額17億美元,同比增長11%;出口金額119.22億美元,同比增長47%。
《工程機械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90%以上得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重點突破智能設計、智能生產和智能施工得全價值鏈應用,形成智能設計和智能生產雙向迭代,實現跨品牌、跨機種、跨領域得行業超級客戶平臺和智能施工平臺,實現通過數據驅動智能服務和智能施工得智能制造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