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通過圍隔稀釋,干擾國控水質監測點采樣環境,造成水質改善假象;化工園區污水處理廠長期“吃藥運行”,在尾端大量投加COD去除劑……近期,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陸續向河南、廣西等地反饋督察情況,其中不乏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參與弄虛作假得案例。感謝實地調查發現,引入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是華夏提升環境治理水平得重要舉措,但在部分地區,一些本應成為環保衛士得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卻憑借其可以背景讓排污更隱蔽,成為不法企業得“排污保鏢”。(8月4日《新華每日電訊》)
一些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本應是環保衛士,卻成了不法企業得“排污保鏢”,根本上來說,還是利益使然、利益驅動。如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多,競爭激烈,一些服務機構為了迎合“金主”,助紂為虐,與不法企業沆瀣一氣,編造虛假報告、篡改監測數據等。另外,目前得第三方環保服務市場也還不夠規范,存在魚龍混雜得情況,比如有環評工程師得機構為了承攬更多業務,雇沒有資質得人來編制報告等等;而很多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都是中小企業,遭遇處罰后,還能換個“馬甲”又重生等等。這些原因得存在,讓一些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更容易淪為不法企業得“排污保鏢”。
根據新修訂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應當與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得其他責任者承擔連帶責任。今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實施,其中,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機構“弄虛作假”首次納入刑法定罪量刑。相關法律法規得實施,有助于給生態環境保護拉設“高壓線”,能夠對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機構“弄虛作假”形成震懾作用。但徒法不足以自行,還要加大對相關法律法規得執行力度。
一些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沒有用自己得可以技能發揮正面作用,反倒讓非法企業得排污行為更隱蔽,這些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背離了自己得職業操守,將自己置于環境保護得“對立面”。這些“排污保鏢”對生態環境得破壞力更大、更致命。要守護好生態環境,就必須嚴格規范第三方環保服務市場,避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窩里反”,避免環保防線從內部被攻破。
不能讓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成了不法企業得“排污保鏢”。對此,要“雙管齊下”,一方面要加大對第三方環保服務市場得監管,加大對不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得懲治力度;一方面對“幕后黑手”“排污黑手”——不法排污企業,也要嚴厲打擊。
要守好環境保護防線,就要生態安全筑牢法治防線,要擰緊責任鏈條,倒逼各方守土有責,讓不管是排污企業,還是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都能成為“環保衛士”,而不至于成了“排污黑手”。
春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