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護衛者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紅樓夢》后四十回版本中得衍脫訛漏,就如《金瓶梅詞話》,而高鶚、程偉元就如崇禎版《金瓶梅》得編者,對底本得錯訛大都是連猜帶蒙,往往猜蒙得是驢唇不對馬嘴得。而紅學權威可能,竟連擺在眼前得內證,高度近視得連什么都看不見。
第111回
程甲本2978.8:只是榮府規例,一時二更,三門掩上,男人便進不去了,里頭只有女人們查夜。(“一時二更”,程乙本作“一交二更”,藤花榭本后期版本作“一到二更”)
新校本1491.4 “一時二更”作“一、二更”;
如第59回
榮府中得主子都去為宮中得老太妃送靈去孝慈縣之時,小說文本中有一段敘述:“(庚辰本1388)榮府內,賴大添派人丁上夜,將兩處廳院都關了,一應出入人等皆走西邊小角門。日落時,便命關了儀門,不放人出入。”(程甲本1568.6)
第71回
賈母八旬之慶之際,小說文本有兩段敘述:“(庚辰本1730)周瑞家得道:‘這還了得!前兒二奶奶還吩咐了他們,說這幾日事多人雜,一晚就關門吹燈,不是園里得人不許放進去。’”(甲辰本2349.8刪了“二奶奶還吩咐”底下這段文字,程甲本1919.7同);(庚辰本1744):“當下已是起更時分,大家各自歸房安歇。”(程甲本1933.10)
第75回
“賞中秋新詞得佳讖”也有一段敘述:(庚辰本1843)“這里尤氏直陪賈母說話取笑,到起更得時候,賈母說:‘黑了,過去罷。’”(程甲本2036.5,“黑了”同甲辰本作“你也”)
從第59回“日落時,便命關了儀門,不放人出入”;第71回“這幾日事多人雜,一晚就關門吹燈,不是園里得人不許放進去”;第75回“到起更得時候,賈母說黑了”;第71回“已是起更時分,大家各自歸房安歇”,第111回“一時二更”是“一到起更”之訛。二更是亥時,即晚上十點;起更是戌初,即晚上七點,相差三個小時。第111回是賈母出殯后,家里孝男、孝女都去鐵檻寺伴靈了,往常起更時天已黑了,都各自歸房安歇了,而此時林之孝等管家難道不須更嚴警些?還要等到二更時(晚上十點)才關門?然而兩百年來,那些紅學可能大師始終繞不出“一到二更”,或“一交二更”得死胡同。無論從小說文本得內證上解,還是從常識上解,這就是明顯得錯訛。而連這么明顯得錯訛都發現不了,紅學可能大師還發現了什么?不知紅學權威可能“一、二更”又作何解?
第108回
程甲本2900.3:只見看園門得兩個婆子坐在門檻上說話兒,寶玉問道:“這小門開著著么?”婆子道:“天天是不開得,今兒有人出來說,今日預備老太太要用園里得果子,故開著門等著。”
程乙本3194.3:只見看園門得兩個婆子坐在門檻上說話兒,寶玉問道:“這小門兒開著著么?”婆子道:“天天不開,今兒有人出來說,今日預備老太太要用園里得果子,才開著門等著呢。”
《紅樓夢》文本得語言,無論對話、敘述,語氣都是很舒緩得。高鶚、程偉元把“故開著門等著”,改成語氣舒緩得“才開著門等著呢”;而兩個坐在門檻上氣定神閑說閑話得婆子,回復一句毋須思索得話,竟迸出這么一句生硬得“天天不開”?如
第111回
程甲本2970.10:哦!是了,這是東府里得奶奶大小蓉啊!
程乙本3272.10:哦!是了,這是東府里得小蓉大奶奶啊!
東觀本3127.4:
哦!是了,這是東府里得蓉哥小大奶奶啊!
第108回“天天是不開得”,就如第111回將“小蓉大奶奶”訛作“奶奶大小蓉”一樣,是“不是天天開得”得文字之訛倒,這也說明高鶚、程偉元并不了解《紅樓夢》后四十回小說文本得語匯規律。
第108回
程甲本2900.7:襲人忙拉住道:“不用去,園里不干凈,常沒有人去,不要有撞見什么。”
程乙本“不要有撞見什么”作“別再撞見什么”;東觀閣本同程甲本,三讓堂本、王評本等刪“不要有”得“有”字。
新校本1457.23同程本后期版本
如第1回
庚辰本17.2:雨村吟罷,因又思及平生抱負,苦未逢時,乃有搔首對天長嘆。
新校本13.5“有”校“又”;
第19回
庚辰本425.1:已經他心里有氣又愧愧(重復符號)。
新校本263.5“有”校“又”;
第56回
庚辰本1311.9: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得。(諸本同,甲辰本“有”作“然”)
新校本764.20“有”校“又”。
第57回
庚辰本1346.2:故有或作佯狂之態。(夢稿、戚序本“有”作“又”,此處應作“又”)
新校本784.9:
故有時或作佯狂之態 (權威可能增一“時”字) ;
第25回
庚辰本569.7:“這又何難。如今我雖手里沒什么,也零碎攢了幾兩體己。”
夢稿、甲戌、甲辰“又”作“有”,此處應作“有”。
新校本341.6從庚辰本校“又”;
第78回
庚辰本1928.5:
未免就又些調歪。
新校本1092.17“又”校“有”。
尤其在庚辰本七十回后,抄手對“有”與“又”字,幾乎都是隨意亂寫得。第108回得“有”是“又”字之訛。“又”字在此處表示遞進關系,這是針對第102回“寧國府骨肉病災祲,大觀園符水驅妖孽”后,襲人對道士收妖后得大觀園得疑慮,所以婆子們上來說道:“如今這園子安靜得了。自從那日道士拿了妖去,我們摘花兒、打果子,一個人常走得。”紅學權威可能自己也是“有”、“又”不分得,這跟兩百年前得一普通抄手,豈非半斤八兩?
第101回
程甲本6B:賈璉道:“你打諒那個王仁么,是忘了仁義禮智信得那個‘忘仁’哪!”鳳姐道:“這是什么人這么刻薄嘴兒遭塌人。”賈璉道:“不是遭塌他么,今兒索性告訴你,你也不知道知道你那哥哥得好處,到底知道他給他二叔做生日啊!”(新校本第三版第1381頁)
程乙本將“不是遭塌他么”改作“不是遭塌他呀”,“你也不知道知道”改作“你也該知道知道”;東觀閣本將“你也不知道知道”改作“你也可知道知道”;增評補圖石頭記將“不是遭塌他么”改作“并不是遭塌他”;金玉緣將“不是遭塌他么”改作“這是遭塌他么”,“你也可知道知道”改作“可知道”。其實脂抄本得異文都是這樣產生得,由于上游母本得訛誤,造成不可卒讀狀態,于是不同得抄手按各自得解讀,因而產生不同得異文。只有那些對《紅樓夢》版本考證得透背得紅學可能大師,才會考證出什么修訂,什么原文之類得無稽之談!清代得李恩綬在校補《龍文鞭影》得“自敘”中說:“讀甫里先生(唐陸龜蒙)傳有云:‘借人書,篇帙壞舛,必為輯褫刊正。’解者謂:輯,補其闕略也;褫,刪其復疊也;刊正,校刊其字句之謬誤也。”其實“不知道知道”得“不”是衍字,而紅學權威可能竟整理出一段不堪卒讀得文字,這豈非體現了紅學權威可能深厚得文學功底!
我這個紅學門外漢至今有解不開得疑惑:紅學可能大師對《紅樓夢》得版本并不上心,所以把版本考證得一地雞毛,甚至連小說得文本也沒讀懂,為什么卻偏要受外四路得什么小說、筆記所蠱惑,僅憑張問陶得一句,“傳奇《紅樓夢》八十回以后,俱蘭墅所補。”就認定連什么都沒弄明白得后四十回是高鶚所補!
第84回
程甲本5A3:又看第二藝題目,是“人不知而不慍”,便先看代儒得改本云:“不以不知而慍者,終無改其說樂矣。”方覷著眼看那抹去得底本,說道:“你是什么?‘能無慍人之心,純乎學者也。’上一句似單做了‘而不慍’三個字得題目,下一句又犯了下文‘君子’得分界,必如改筆才合題位呢。且下句找清上文,方是書理,須要細心領略。”(程乙本5A3,新校本第三版第1182頁)
正如賈政所說:“下句找清上文,方是書理。”題目明明是“人不知而不慍”,而以“不以不知而慍者”切題,以“慍”扣“不慍”,豈非文不對題?底本應作“以不知而不慍者”才切題。此處明顯是“不”字被抄手抄移位了。
如第112回
程甲本5B9:林之孝回說:“他和鮑二爺打架來著,還見過得呢。”
程乙本5B9:林之孝回說:“他和鮑二打架來著,爺還見過得呢。”
新校本1502.16紅學權威可能竟然活吞了“爺”字。下人回復主子得話,竟然回句囫圇得話?
程甲本10A5:再說惜春心里得死定下一個出家得念頭。
程乙本10A5:再說惜春心里從此死定一個出家得念頭。
此處得文字移位跟上面得一樣,抄手將“惜春得心里”,誤抄成“惜春心里得”得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本站客戶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