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感謝 張璐)11月2日-5日,北京出現輕度至中度污染,今天(11月5日)部分地區時段空氣質量達到重度污染水平,首要污染物均為PM2.5。此次大霧疊加,對大氣污染造成了哪些影響?周末雨雪天污染會消除么?對此,感謝采訪了清華大學教授、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北京市跟蹤研究工作組組長王書肖。
1:本次污染得成因有哪些?
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仍遠超環境容量
王書肖稱,北京本次污染過程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仍遠超環境容量。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化工產業高度聚集,單位國土面積得煤炭消耗量是華夏平均水平得4倍,80%得貨運通過柴油貨車實現,導致其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高居不下。進入秋冬季,區域燃煤和秸稈焚燒排放進一步增加,區域大氣污染水平明顯上升。
同時,10月下旬以來,華夏中東部地區因缺少系統性冷空氣作用,污染一直沒有徹底消散。近一周氣象條件持續不利,高濕、逆溫、弱偏南風等不利氣象條件導致大氣污染物難以擴散,造成污染得快速積累和二次轉化。
此外,在區域持續偏南偏東風得影響下,大氣污染傳輸匯聚現象顯著,進一步加重了北京市空氣污染水平。
2:氣象條件給污染產生帶來哪些影響?
大氣擴散條件差,污染物快速積累、二次轉化
王書肖稱,在氣象條件上,10月下旬以來,華北地區以低壓或均壓控制為主,風力小,逆溫強,區域整體大氣條件偏靜穩。本次污染過程開始前,氣象條件就極為不利。10月30日晚間開始,受高低空天氣形勢配置得影響,北京地區地面氣壓和溫度均降低。
11月2日以來,地面相對濕度逐漸升高,日間蕞低濕度從59%上升到77%,夜間則持續接近飽和濕度,同時中低層氣溫連續上升超過9℃,超過地面氣溫,導致近地面出現“上層暖、下層冷”得逆溫層,大氣擴散條件差,導致污染物得快速積累和二次轉化。同時,區域轉為弱偏南風控制,區域污染范圍擴大、程度加重,大氣污染物向北京地區匯聚。
焦點3:高濕大霧天氣,為何污染加重?
氣態污染物二次轉化,顆粒物吸濕增長
China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可能分析,近幾天京津冀地區出現高濕大霧天氣,促進氣態污染物向二次顆粒物轉化和顆粒物吸濕增長,造成PM2.5濃度上升、大氣能見度明顯下降。
從清華大學站點得觀測數據來看,11月2日-4日硝酸根、硫酸根、銨根濃度與PM2.5濃度同步增高,占PM2.5濃度得74%,說明高濕誘發得氣態污染物二次轉化和顆粒物吸濕增長是PM2.5污染得主要原因。從2日開始,區域長距離傳輸和大氣氧化過程生成得二次有機物得貢獻增加顯著,說明二次轉化和區域傳輸是污染持續增長得重要推手。
焦點4:周末雨雪天,污染會消除么?
降雪會對顆粒物有消除作用
模型預報結果顯示,6日白天,北京地面仍以低壓控制為主,下午逐步受到西北冷高壓得影響,疊加可能出現得降水天氣過程,擴散條件仍較不利;6日夜間,受強西北冷高壓偏北風影響,擴散條件有利,預計空氣質量轉好。
天氣預報顯示,明天北京將有中雨。周末得雨雪天是否可以消除污染物?“小雨對顆粒物得消除作用不算大,反而會增加濕度,所以要達到中雨或者大雨才能對污染物有消除作用。另外,降雪會對顆粒物有消除作用。”大氣環境可能分析,隨著周末北方冷空氣得到來,大風將把污染物吹走。
感謝 張璐
感謝 劉茜賢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