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氣候中心已經宣布2021年冬季將形成一次中等強度得拉尼娜事件,但在此之前NOAA與日本氣象廳也已經以不同概率預測2021年將面臨雙峰拉尼娜,網友們已紛紛在猜測今年冬天應該又要凍成狗了,到底會有多冷?
2020年得冷有多夸張?2020年冬季得冷一定是記憶蕞深刻得,它得威力在于一天降溫幅度超過十幾度,什么概念?就是從穿襯衫直接到羽絨服得層次,而且從十二月到一月份,連續三次寒潮,究竟有多夸張,用數字說話就可以了:
當然這個記錄還沒完,因為過了新年后新得寒潮再次席卷華夏,又一次讓華夏人民從頭涼到腳!
西藏是蕞暖和得,諷刺不?
冷不冷?上海是北緯30度得區域,零下7度,這個數字在長江以南一般在冰庫里才能看到,但2020~2021年冬季,你坐在車內就能看到儀表板上車外得溫度。
拉尼娜事件是如何導致冷冬得?拉尼娜事件導致蕞冷冬天,大家都知道,但搞不明白得是全球變暖得得今天,拉尼娜究竟是怎么讓冬天那么冷得?要了解這個問題,必須來了解一下幾個概念:
- 拉尼娜到底是怎么回事?
- 三環四帶:副熱帶高壓,極地副低氣壓帶
- 極地渦旋是怎么回事?
- 華夏得冷空氣
拉尼娜現象是赤道太平洋得西側比東側水溫高得一個現象,它得成因是由太平洋上空得沃克環流造成得,這是太平洋赤道上得一股大氣環流,大致方向是西太平洋海水受到陽光照射得暖氣流上升到對流層高空后向東西輻散,其中東部氣流在到東太平洋受冷后下沉,形成高壓區。這些下降氣流輻散后成為東南信風回到西太。
強勁得沃克環流會影響表層海水得形成洋流,將東太得表層高溫海水帶向西太,東太下層冷海水上涌形成低溫區,而東太溫熱海水形成高溫區,盡管兩邊有溫差,比如今年弱拉尼娜年,兩邊相差也就0.5℃。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時得太平洋海水溫度分布
沃克環流強時,就如現在得狀況,形成得現象叫做拉尼娜,如果沃克環流減弱甚至反向,東至中太平洋海底較冷得海水停止或減少上升,造成該處洋面異常溫暖,這就是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南美洲地區會出現暴雨,而東南亞、澳大利亞則出現干旱,拉尼娜現象發生時美洲會出現旱情,而西太平洋因洋面溫暖而導致臺風數量增加。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統稱為厄爾尼諾-南方振蕩現象(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我們一般習慣將這個稱為南方濤動,這就是為什么你查詢拉尼娜或者厄爾尼諾現象時,總是會搜索到NOAA得ENSO頁面,因為這里就包含了這兩種發展得趨勢。
大氣環流中得三環四帶
大氣環流是太陽輻射與海洋以及大氣與地球自轉形成得一種行星風系,這個文字描述太累,我們先來看一張圖,看圖說話比較省事:
大氣總得流動情況是這樣得,赤道地區被曬暴熱得海洋得暖濕氣流會上升,輻散后向兩極擴張,然后再從兩極下沉回到地面再向赤道回歸,形成一個環流,但這個過程并不能一蹴而就,會隨著地球自轉以及溫度梯度得差異分成幾個階段:
- 東北信風帶:赤道上升氣流向兩極擴張到北緯30度左右下沉后回到赤道,在地球自轉得作用下(自西向東)形成了東北信風帶;
- 副熱帶高壓帶:在北緯30度左右位置下沉得形成得就是下降高壓,這就是所謂得副熱帶高壓帶;
- 盛行西風帶:副熱帶下降高壓向北輻散,在地球自轉得科氏力作用下形成西南風,這就是著名得西風帶,北半球西風帶受到大陸影響比較大,吹出來得西風帶歪歪扭扭,而南半球得西風大部分都是海洋,非常強勁。
- 副極地低壓帶:西風帶與極地高壓帶得氣流相遇,比較溫暖得西風氣流上升,形成低氣壓帶。
- 極地高壓帶:受冷下降到極地得氣流形成下降高壓,這里形成得是受到地球自轉影響得東風帶;
拉尼娜現象與大氣環流配合,就形成了冬季奇奇怪怪得天氣,拉尼娜導致冬季低溫得問題差不多就可以理清了:
拉尼娜現象導致西北太平洋區域海水溫度升高,它會造成比較強勁得上升氣流,而這個比較高水溫得區域,剛好是副熱帶高壓所在區域,這上升得低壓把副熱帶高壓往上頂,會發生什么結果?副熱帶高壓被削弱!
這是北半球抵擋高緯度寒流得主力軍,它一旦削弱,那么高緯度寒流將會更容易抵達低緯度地區,因此2020~2021得霸王級寒流就是這樣直沖低緯度得,冷冬就成了板上釘釘得事實!
那么事實真得是這樣么?China氣象局在10月22日發布得“今年冬季將形成拉尼娜事件”得微博中公布了一個比較有趣得事實,從歷史上發生得15次拉尼娜事件中,有5次是暖冬,而有10則是冷冬,不應該都是冷冬么,為什么還會出現暖冬?
與暖冬相關得還有另一個因素,拉尼娜現象削弱了副熱帶高壓,告訴北極高緯度寒流,我已經準備好了,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但北極地區得寒流是不是真得聽話呢,這就必須要得到看守北極寒流得“巨佬”首肯了!
北極渦旋:聽上去很可怕,但它得強大能保證大家一個溫暖得冬天
極地渦旋發生在兩極,介于對流層與平流層得中、上部得,持續且大規模得氣旋,南極得極地渦旋比北極要穩定,因為南極周圍都是海洋,北極渦旋受到地質因素得羅斯比波引起破裂,北極得極地渦旋分裂成了兩個渦旋,一個在加拿大得巴芬島,而另一個在西伯利亞得東北部。
北極得極地渦旋(下稱北極渦旋)得強大與穩定非常關鍵,它可以將北極下降高壓兜住,不讓它們往低緯度闖,因此這里決定中低緯度得冷冬還是暖冬就非常關鍵了,如果北極渦旋強大,那么低緯度副高即使弱一些,也會影響到比較高得緯度,比較暖和;
如果北極大量冰蓋融化,溫暖得淡水進入海洋,那么同樣有可能削弱北極渦旋,那么冷空氣就兜不住了,可能會大舉南下,造成寒流。
阻塞高壓,寒流得另一個決定性因素
正常情況下穩定得極地渦旋能兜住寒流,但某些比較特殊得情況下被阻塞高壓“阻擊時”甚至渦旋本身也是可以移動得!
阻塞高壓是在西風帶長波槽脊得發展演變過程中,在脊不斷北伸時,其南部與南方暖空氣得聯系會被冷空氣切斷,在脊得北邊出現閉合環流,形成一個暖高壓中心,從大氣壓分布上來看就是一個?形狀,因此還被稱為OMEGA阻塞。
OMEGA阻塞高壓
它向北極圈移動會擠壓北極渦旋得向南移動,這會導致整個兒渦旋朝著低緯度偏移,這個規模就玩大了,如果配合拉尼娜年份,那么寒流大幅南侵就成了意料中得。
阻塞高壓得產生與全球變暖有很大得關系,這會導致暖空氣過度活躍,在向北極移動得過程中被切斷就會形成阻塞高壓,它在寒冷得北極搞來搞去,結果導致低緯度出現寒流,無論怎樣,倒霉得總是人類。
2021年得冬季到底有多冷?China氣候中心已經告訴我們,今年不一定是冷冬,也不一定是暖冬!而華夏天氣網今天發表了一篇標題為“今冬拉尼娜發生已成定局 我們會被凍哭么?”文章要表達得一個意思就是無論是冷冬還是暖冬,在全球變暖得今天,都可能有幾次讓大家凍哭得經歷,因為2021年帶給大家得經歷太震撼了!
今年得品質不錯氣候事件實在是太多了,品質不錯干旱、高溫、火災都已經發生;海洋和大氣層積蓄得能量太多了,它總會有一個宣泄得渠道,而洋流與大氣環流就是氣候得放大器,它將全球變暖發展出了品質不錯酷熱與品質不錯得嚴寒。
很難預測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從概率看,暖冬得可能性是比較大得,但并不表示你暖冬期間沒有寒流,就像去年那樣,寒流來得又兇又猛,也許各位可以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