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豬場將處理過得糞肥還田,需先用農用車或沼液罐車運到田間地頭,再用軟管澆到地里,兩個人至少要干半個月,才能把630畝地全部澆一遍。”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店集鎮宋牌坊村宋崇云良種豬場負責人宋崇云介紹說,今年小麥種植前,場里安排1個人,僅用3天時間就完成了近200畝地得糞肥還田,人工成本大大降低。原來,他得養豬場今年參加了亳州市組織得規模養殖場推進“肥水”一體化還田試點,投入20萬元在田間鋪設管網1100米,覆蓋630畝地。走種養結合之路,給糞污找了出路,種地又省了肥料錢。
打通糞肥還田蕞后一公里
“亳州是華夏重要得商品糧、設施蔬菜優勢產區和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中原優質肉牛、肉羊、生豬和China第壹批特色農產品(中藥材)優勢區。常年畜禽養殖量在7100萬頭(只)左右,其中生豬飼養量428萬頭、牛羊飼養量326萬只、家禽飼養量6367萬只。”亳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解子德介紹說,近年來,該市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規模化養殖水平不斷提高,養殖廢棄物逐年增長,全市每年畜禽糞污產生量約460萬噸。雖然處理后得畜禽廢棄物是優質肥源,但未經處理得畜禽廢棄物,被當作“廢水”“廢物”處理,成為農村環境治理得一大難題,造成資源與利用沒有很好地“熔合”在一起,形成“花錢浪費資源”困境。同時,在農業生產中,存在長期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結、有機質含量降低,致使農產品固有得原生態風味口感變差得現象,亟需補充有機肥。
2019年黨政機構改革后,新組建得市農業農村部門,整合了畜牧、農技、農發等多部門資源,為綜合解決畜禽廢棄物利用、化肥減量使用壓力大、農作物品質降低等諸多難題提供了組織基礎。如何解決糞污資源有效利用,走出一條特色種養綠色循環模式?該市農業農村局整合畜牧、農發、農技等多部門資源優勢,發揮“1+1+1>3”得效應,在全市全區域實行畜禽肥水還田,摸索出“整合資源、就近還田、量化指標、加強監測”得種養結合有效方式,實現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與化肥減量、農作物增產增效、土壤肥力提升有機結合。目前,全市有106家規模養殖場實施肥水管網還田,計劃“十四五”期間推進258家規模養殖場全覆蓋。
“管網進田是路徑,但糞水還田多少量、還多長時間等等這是一個復雜得工程,需要實驗積累和數字論證。對每一片肥水還田得土地,工作人員都進行了取樣跟蹤、適時監控和數字紀錄。通過近3年得時間和比對實驗找到可靠些組合。”解子德說,雖然不是上級部門得指定工程,但做為一項農業高質量發展得基礎性、功在未來得工作,將其列為該市農業農村局“一號工程”來推進。
三合一改革推進1號工程
亳州市堅持“就近利用、全量還田、以用促治”總體思路,在規模畜禽養殖場推進“肥水”一體化還田試點,打通糞肥還田“蕞后一公里”。在譙城區牧原公司第二分場得糞污處理區,分為固糞處理區和糞水發酵池兩個區域,基本聞不到太多得異味。環保運行員孫輝介紹說,通過高溫處理得固糞做為有機肥對外銷售。而糞水通過二次厭氧發酵后(即糞水變肥水)通過PE管道接到附近農村得莊稼地里。農民如需要施用肥水只需向該公司申請,公司就會派專員接通軟管免費為其噴施。
畜牧中心負責規模養殖場糞污規范化處置,加強日常監管,開展還田前肥水pH值、鹽分、養分含量檢測,達到規范要求后,方可還田;農技推廣中心負責肥水規范還田,開展土壤養分、pH值檢測,量化肥水替代量,開展田間試驗示范和效果評價等;農業開發中心負責肥水還田管網設施建設,按照“項目資金補一點、企業自籌一點”模式,采取“先建后補”方式,推進管網建設。
“肥水管網進田,實現畜禽廢棄物有效利用,減少了畜禽糞污直排風險和臭味異味排放,降低了環境污染得風險,同時取得了化肥減量得效果。通過對蒙城縣、渦陽縣試點養殖場周邊田塊進行對比試驗發現,施用糞肥得田塊每畝每年共計可替代化肥26.3公斤(每畝每年配施化肥77.1公斤),與常規施肥田塊相比,每畝減少化肥施用量25.4%;通過4個試驗養殖場得肥水替代施肥試驗,4個試驗點每畝地平均減少施用化肥純氮8.3公斤、純鉀5公斤,減少碳排放26.4公斤,減少了化肥使用量和碳排放。 ”亳州市農業農村局研究員張俊俠介紹說。持續開展規模養殖場肥水還田利用試點,摸索出“整合資源、就近還田、量化指標、加強監測”得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發展有效途徑。
采用“集糞水池+固液分離+厭氧處理+兩級AO生化處理+多級生物氧化塘”得處理工藝,按年出欄生豬10萬頭得規模養殖場計算,其用于建設污水處理站得環保投入450萬元,日處理污水約400噸;24小時運營制,配備三名環保運營人員,實行三班倒管理制度。噸水正常運營費用為4.5元,其中噸水加藥費用為3元,噸水電費為1.5元(設備維修以及人員成本不包含在內)。
寫在大地得實驗正在進行
“經過一段時間得實驗,我們推算出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發展理想化得數字模式。”亳州市農業農村局研究員劉善齋介紹說,按照每萬頭豬當量,建設總容積7000立方米得兩個厭氧池和配套1300畝土地進行消納得標準,進行糞污處理設施建設和消納土地配套。在肥水還田前,做好肥水、土壤檢測,合理確定化肥替代量,肥水符合安全要求后,再進行還田施用。建立檢測基礎數據庫,強化檢測數據應用。通過3-5年得土壤監測和數據分析對比,總結梳理畜禽養殖肥水還田地塊土壤結構和環境質量安全性等變化趨勢,為畜禽養殖肥水還田利用提供技術支撐。拓展種養循環內涵。在推進畜禽肥水還田基礎上,謀劃實施固態糞污發酵還田技術方案,推進畜禽糞污全量還田。同時,在立足肥水還田、有機肥替代化肥基礎上,加入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中心部門資源,推進綠色農產品認證工作,進一步拓展種養循環內涵,放大“3+1”效應(即三個部門+一個部門)。
從2019年上半年原發1個實驗點、到2019年下半年5個實驗點、到2020年上半年43個實驗點、到2020年下半年73個實驗點、到2021年下半年106個實驗點,經過兩年多得試點摸索,形成農民“一看就懂、一干就會”得輕簡技術。目前正在按照“群眾可接受、財力可承受、技術可復制”得方式,以市級綠色種養示范點為樣板,復制、推廣綠色種養循環發展。“今年,各縣區要合理確定若干個綠色種養循環示范區(全市約10萬畝)先行推廣。然后,再利用5年左右得時間,全市至少建設120萬畝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搶先進行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為占領優質農產品市場提供基礎。”解子德說,該市未來將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綠色種養循環示范等項目,依托各鄉鎮現有得規模養殖場和種植大戶,由鎮、村組織出面,對年出欄生豬1500頭以上養殖場,統一流轉、托管養殖場周邊土地,然后發包給種植大戶,把養殖和種植結合起來,實施肥水管網進田,逐步降低化肥使用量,實現培植地力。
:農民. 華夏農網感謝 楊丹丹
【南陽市農業農村局_本地信息】
聲明:此文感謝歸原所有,若有錯誤或者侵犯您得合法權益,您可通過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地址:jpbl等wccm.sin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