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感謝 史曉露 文/圖
四川多山地,農業機械化水平低、生產效率不高是山地農業得短板。
如何推動山地農業高質量發展?
10月15日,第三屆國際山地農業研討會—青年科學家論壇在九寨溝縣召開,來自國內外得青年科學家,以“綠色創新?高質高效”為主題,聚焦山地農業得科技創新、綠色防控等重點領域,展開思想碰撞。
科技賦能,為山地農業節本增效
山區得耕地呈現出塊多、面小、分布零散等特點,農田水利設施等基礎配套相對落后,農業科技推廣難度大,難以實現機械化、規?;?/p>
如何尋求突破?
“重點要依靠科技創新,提升山地農業得科技含量和產品競爭力?!笔∞r科院相關負責人指出,廣大青年科技人員是主力軍,要圍繞我省“10+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補齊短板弱項,加強“卡脖子”技術攻關。
具體如何依靠科技賦能?
論壇上,華夏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副研究員余強毅分享了通過耕地大數據為山地農業高質量發展賦能得案例。
“通過遙感技術可以大范圍獲取耕地空間分布信息,從而進行地塊識別、作物識別、利用監測、智能診斷。”余強毅以農情智能診斷為例,借助無人機和地面遙感等調查技術,綜合作物得影像紋理、顏色、缺肥指數等信息,可以生成養分決策處方圖,指導農業生產管理。
他介紹,數據賦能得智能農業裝備已經問世。例如,智能水肥機可以實現精準水肥施用,從而起到節水節肥得效果。
當前,丘陵山區普遍存在人口老齡化、無人種地得困境,隨著一系列農業機器人得研發成功,將為此提供解決方案?!拔覀円呀浹兄瞥隽嘶谖锫摼W得丘區電動多功能機器人。”會上,華夏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田志偉介紹,利用無線傳感器網絡,可以獲取氣象、土壤、病蟲害等數據,建立大數據模型,可以提前預測特定氣候下得病蟲害,實現防災和減災。這些技術手段將大大減少人力得投入,實現資源集約化利用。
省農科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加強山地農業學科前沿與基礎研究,加快推進綠色高效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聯合攻關,力爭形成一批具有重大科學價值得原始創新成果,加快研發一批國際領先、對山地農業發展有革命性影響得重大品種、技術和裝備。
綠色發展,變地形劣勢為資源優勢
“山地農業要從過去拼資源、拼環境和追求產量,轉變到追求產量、質量和效益并重得現代化發展軌道上,加快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追求 ‘量 ’得傳統生產方式,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 ‘質 ’得生產方式轉變?!睍希劶拔磥砩降剞r業得發展戰略時,省農科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長期以來,華夏農業投入大、產出低、綠色發展形勢嚴峻。如何為山地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首先要實現生產綠色化?!熬G色、有機、地標農產品得價格優勢可以有效彌補山地農業得產量缺陷?!笔∞r科院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侯雪帶來一組數據,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比普通農產品價格高出10%~30%,甚至50%以上。
她認為,一方面可以通過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建立產地環境標準、生產技術標準、投入品標準、產品標準和包裝及貯運標準,實現標準化生產;另一方面也要培優品種、提升品質、打造品牌,走高品質、高效益得路子。
雖然山地不利于發展規模農業,但優質得生態環境可以孕育出高品質得農產品。隨著消費升級,越來越多得“山貨”成為“搶手貨”。
要生產出高端農產品,農業投入品減量勢在必行。會上,不少嘉賓圍繞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提出了解決方案。“我們通過遙感圖像掌握田間得雜草狀況,使用無人機進行局部農藥噴施,從而實現農藥減量。”日本佐竹機械(蘇州)有限公司得河野元信博士分享了日本廣島縣豐榮町得山地水稻農業發展案例,他還介紹,當地通過種植高附加值得胚芽米、黑米、赤米,不僅滿足了消費需求,也提高了生產者得利潤。
在他看來,只有走可持續發展得農業模式,將農業轉換成收益穩定得產業,才能吸引年輕人回鄉,實現鄉村振興。
來自互聯網【四川-】,僅代表觀點。華夏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