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后第2天,童杰醫生為郭先生查體,他的下肢已恢復原有功能。
通訊員劉望 攝
武漢晚報訊(記者劉璇 通訊員劉望)42歲IT工程師因腰椎間盤突出疼得連路都走不了,中秋小長假首日他在武漢市第六醫院(江漢大學附屬醫院)接受了脊椎內鏡手術后,才恢復了正常行走。22日,記者從武漢多家醫院了解到,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越來越年輕,其中45歲以下的患者占了近一半。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長期坐著不動。
42歲的郭先生是個網絡工程師,每天坐著工作超過12小時是家常便飯,很少能抽出時間鍛煉,體重直線飆升到200多斤。從去年起,郭先生開始頻繁腰痛,在醫院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不愿手術的他一直在接受牽引、小針刀、理療等保守治療。今年8月份后,郭先生的病情明顯加重,疼痛放射到雙腿,連走路都很困難。
9月17日上午,郭先生被家人送到市六醫院(江漢大學附屬醫院)骨外科看診。接診的童杰醫生給他查體后,又閱覽了CT片,發現郭先生第五腰椎明顯突出,壓迫癥狀十分嚴重,必須立即手術。19日下午,郭先生被推進手術室。童杰和團隊醫生在他的脊椎上打了兩個不到1厘米的小口,將突出的椎間盤切掉,解除了神經壓迫。第2天,郭先生就能下床行走,第3天康復出院。22日一早,郭先生正常上班。
“年輕人患腰椎間盤突出的比例越來越高。”市六醫院骨外科任國海主任說,他接診的蕞年輕的患者只有20歲。
年輕人為何會患上這種“老年病”呢?任國海告訴記者,久坐、久站的人、長時間低頭工作的人是腰椎間盤突出癥高危人群。如今的年輕人坐在桌子前的時間明顯增多,而人在坐著的時候椎間盤壓力大。一個人坐著時,腰椎受力比站著時增加了50%;在極度屈曲坐著的時候,腰椎的受力比站立時增加百分百。“人在玩手機、打游戲、用電腦敲字的時候,腰椎都是處于屈曲狀態的。”任國海解釋,這是因為上身前傾時,頭、軀干和上肢的重量全部都集中在腰椎這一個支撐點上。
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