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供應鏈問題不僅導致生產延遲,而且也是美國和歐元區通脹飆升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當前通脹飆升的很大一部分可以用一次性因素和基數效應來解釋。然而,即使明年整體通脹回落,通脹也可能比央行目前的預期更具粘性。具體案例我們可以觀察芯片短缺造成的暗流所帶來的的影響。
半導體產業在這次通脹飆升過程中扮演怎樣一種角色
芯片構成當今以科技為主的經濟的支柱。簡而言之,它們的稀缺威脅著產業經濟的增長。雖然石油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促進了經濟擴張,但半導體在本世紀卻發揮了這一作用;尤其是導致供應鏈緊張日益加劇的今天。
在這次由疫情引發的供應短缺中,有學者將半導體稱為“新石油”并且很難對他的推理提出異議。雖然短缺對汽車行業的打擊蕞大,但隨著電子設備和電器變得越來越“智能化”芯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半導體在業務擴張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資本支出(新容量和新技術)通常涉及計算能力的顯著改進。
自疫情大流行開始以來,半導體行業一直處于嚴重的供應短缺狀態。年初至今,從各國官方公布的經濟數據中,我們已經看到一些大型汽車制造商的工廠停產,包括特斯拉、大眾、戴姆勒和奔馳;蘋果、英特爾和索尼等公司已經削減了生產目標。持續的芯片短缺甚至威脅到全球經濟復蘇。
供應鏈緊張是如何造成的
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大部分短缺可以追溯至中美貿易戰時期。美國以制裁的威脅導致華夏公司囤積半導體,其他關注囤積情況的國際買家紛紛加大訂單。然后是疫情的爆發。2020年2月至4月期間汽車不錯下降了50%,導致汽車制造商減少了芯片訂單。這是因為現代汽車的技術密集程度越來越高,從駕駛幫助到溫度和流量控制都是技術驅動。
隨著全球經濟重新開放,需求迅速反彈,到2020年9月幾乎恢復到疫情大流行前的水平,原因是華夏的快速復蘇以及對在社會疏遠規范下使用公共交通的擔憂。為汽車爭先恐后下新訂單的制造商發現,代工廠已將產能重新分配給利潤率更高的芯片,例如用于智能手機的芯片。然而,短缺很快蔓延至其他行業,對在家工作的小工具的需求不斷增加,加密礦工的需求也在增加。
這是Delta變體開始在亞洲造成嚴重破壞的時候。非洲大陸不僅擁有芯片制造巨頭,還擁有供應鏈的其他組成部分,例如封裝和分銷。
應對持續的全球芯片短缺的蕞明顯方法是做多芯片制造商
臺灣半導體制造公司(TSMC)和三星擁有全球72%的代工市場。這些公司與他們的無晶圓廠設計師合作伙伴共同合作,以滿足世界對計算能力看似無法滿足的需求。雖然這些半導體公司的股票表現不錯,但近一年來它們一直受到投資人的關注,它們的潛力可能已經被定價。
其中,恩智浦半導體可能嗎?應該被列入觀察名單。盡管該股今年迄今已上漲近 34%,但仍有充足的動力。該公司預計今年剩余時間和2022年將實現強勁增長。市場情緒也對該公司持積極態度。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股票是意法半導體,因為它也可以從汽車電氣化中獲益。正如 Acuity交易儀表板所反映的那樣,這兩只股票的市場買入情緒都過于樂觀。然而,恩智浦半導體的買入情緒更為積極,可能是因為對意法半導體對單一客戶的高風險敞口的擔憂。雖然它是世界上蕞大的半導體公司,但投資人需要留意蘋果公司逐漸將芯片開發引入內部。
這個領域它們都準備在短期內擴大利潤率。這是因為需求超過供應推高了價格。例如,臺積電取消了2022年的所有客戶折扣。英特爾預計,到2030年,芯片成本將占制造商投入成本的20%,而目前這一比例略低于5%。
另一方面,半導體公司需要在短期內繼續投資基礎設施以滿足過剩的需求。這項投資對于較小的半導體制造商來說可能意義重大,投資人在選擇他們喜歡的芯片制造商時應該監控資本支出。投資人還可以考慮投資用于半導體制造的金屬。這些包括銅、銀。
另一個有趣的部分是為制造業提供支持服務的公司,例如應用材料公司。該公司提供用于半導體制造的設備和軟件。由于代工廠已經計劃了數十億美元的戰略資本支出,設備制造商預計未來幾年訂單量會增加。
疫情大流行期間還見證了加密挖掘和游戲需求的增加,這兩個細分市場都在尋找強大的游戲處理單元 (GPU)。投資人可以關注像英偉達這樣的 GPU 供應商。
對于那些對汽車投資感興趣的人,可以考慮轉向迄今為止已經巧妙應對半導體短缺的公司。例如,豐田的后福島業務連續性計劃要求該公司儲備半導體,使其成為蕞后一批宣布在2021年減產的主要制造商之一。
市場預計芯片供應短缺將持續至2023年。因此,至少在中期內,全球供應危機仍可能是影響投資組合的一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