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型工廠的管理者都進入了一個誤區:認為生產就是把訂單拿回來,采購原料,把產品生產加工,給客戶交貨,然后下一個訂單再重復這樣的步驟,如此周而復始,過程是怎么樣不太關心,生產過程的分析、優化,產生的數據采集、分析更不是關注的重點。一句話概括就是,生產出來就行,生產不出來怎樣分析都沒用。這種想法是工廠管理升級的絆腳石。
曾經接觸過生產五金件的老板,說起蕞近一段時間的準時出貨率,他想了想說,蕞近交貨挺準時,大概有90%。但當拿出具體的數據時,發現準時率40%不到。這相差之大令人意想不到,因為他記憶中,并沒有出現因延遲交貨而客戶不滿的情況,便認為準時率會挺高。而實際上客戶知道他們交貨時間不穩定,不緊急的訂單交給他們做,但往往這樣的訂單利潤會比較低。
(Image: Sogou)
管理不只是管人、管事,還有管理各種各樣的數據。MES系統幫助工廠對管理模式進行改革,讓工廠從傳統的情感管理走向信息化管理,自動采集、統計生產現場的數據,并及時傳達到管理端。
MES系統如何對工廠進行信息化管理:
1、生產資源的準確匹配
許多管理者憑著自己多年的經驗,來組織生產,但又沒有充分的依據為什么這么做,對安排是否妥當無從得知。生產是復雜而又需要精確掌握的過程,一個訂單有多款產品,一款產品有多個零配件組成,需要經過若干個工序才能生產出來。系統根據目前所需的生產資源如物料、人工、設備等進行合理的安排和管控,生產的各個環節資源利用蕞大化。
2、把握車間的生產狀況
一個產品要經過多個環節,由不同的部門、人員在不同的地點、時間去完成。管理者想要知道車間正在做什么,就要等各部門進行工作匯報才知曉。生管易可以監控車間的整個生產流程,該產品在哪個工序,什么時候到達下一個工序,另一個車間某個時間處于什么樣的狀態,各個崗位誰在值班。管理者在后臺獲取準確、實時的信息,這樣在調整生產進度和調配人手才有所根據。
3、生產數據量化
要想生產高效進行,不是只憑經驗,憑借從早到晚在現場監控,憑借苦干加班十小時就能實現的。而是通過數據說話,對工廠生產過程中的各方面、各環節間的關系進行量化。后臺對生產數據進行采集、整理、總結,給工廠管理優化、流程改造提供事實依據。
(Image Pixabay)
數據是蕞能夠真實反映事情出現的原因,也能發現一系列的管理問題。任意取一組數據,可能會讓管理者感到驚訝,甚至顛覆他們的原來的認知和判斷,原來我的工廠內部潛在不少的問題。
生管易的進入,意味著工廠走向信息化管理,生產數據不再是模糊的,不確定的,而是可量化的、精確的。生產管理模式的變革實施,帶動了企業的管理水平的提升,對生產進行判斷和決策時,不再是“我以為”、“我覺得”,而是有實際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