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學生就業難,是眾所周知的問題,社會上的工作千萬種,畢業生為啥還是找不到工作?背后原因再現實不過。
總之一句話,大學生普遍想找一份高薪、體面、輕松的工作,沒有經歷過現實的棒打,過于理想化的工作,少之又少,幾乎是不存在。
報考公務員的大學生越來越多,真的是“完美工作”嗎?答案未必,公務員又分很多崗位,大學生上崗后,要做的事情很多,也會加班,部分崗位節假日都不休息。
大企業工作高薪,辛苦程度不用說,中小型企業似乎更不理想,工資待遇一般,既不穩定又非常累,眼高手低的大學生,找工作四處碰壁也就在情理之中。
寒窗苦讀十二年,好不容易考上好大學,又學了四年,接受了高等教育,如果不找一份“理想工作”,好像對不起自己。
在這種情況下,工廠出現了“用工慌”,處境十分尷尬,這一情況還在繼續蔓延,可能比我們想象的還嚴重。
“用工荒”繼續擴大,工廠月薪近萬仍沒人選擇
這些“招工難”的廠子,幾乎都是制造業,找不到年輕人,更別提大學生,原因非?,F實,主要有幾個原因。
工資待遇普遍不好,加班加點,整月滿勤,又沒有額外扣錢的情況下,到手工資基本在3000元~6000元左右,還沒有五險一金,沒什么保障。
部分崗位月薪近萬元,南方城市的一家工廠,招工信息中車間師傅1名,月薪8500元,如果有將近可能達到1萬元,還是沒人選擇,剛畢業大學生沒有經驗,就更不可能應聘成功,看似沒有其他要求,實際不是那么一回事。
工作內容單調,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枯燥乏味,一眼就能看到頭的崗位,付出和收入基本是不成正比,來的應聘的人很多,走的人也不少。
沒有固定的休息,熬夜加班,各種理由扣工資,不公平地晉升等等,一些工作還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大學生們更不會選擇,擁有高學歷的大學生,又學到了不少知識,是不會甘心進入工廠的,他們蕞終干什么去了?
月薪近萬卻吸引不來大學生,他們干什么去了?
當今社會還是看重學歷,大學畢業后,學生們有更多就業選擇,找工作雖然難,但不是找不到,大學生們的出路很多。
一部分大學生選擇考公務員、報名選調生,走上仕途之路,成為一名公職人員,上岸難度比較大,可能考了好幾年。
也有的大學生覺得考公無望,工廠不愿進,學習能力還不錯,會選擇考研究生,提高學歷含金量,寧肯吃學習的苦,也不愿吃生活的苦,多學習會讓學生越走越遠。
直接就業的大學生占多數,他們會進入各個中小型企業,做一名普通職工,時間長了,不滿意就辭職,此時既有高學歷又有工作經驗,距離理想工作會更進一步。
也有少部分大學生會選擇創業,高科技發達的時代,不缺少就業機會,只看大學生們有沒有發現,抓住機會逆襲翻盤。
贏在起跑線上的學生,上大學是為了“鍍金”,家長幫鋪好了出路,也是一般人羨慕不來的,又何必去工廠上班?
高校培養大學生也花費了不少人力、財力、物力,工廠加工基本是用不到大學知識,造成不必要的教育浪費,要想解決“用工慌”,看來還要從其他方面入手。
寫在蕞后:
“用工慌”的問題很嚴峻,社會和China發展離不開制造業,大學生不愿到工廠,高材生到了工廠也是浪費,又該怎么辦?
China會出臺很多政策,教育事業也會進行改革,中考的“55分流制”,就和“用工慌”有一定關系,不努力學習的學生,被分流到職高,學習技術,之后進入工廠。
中考“55分流制”,意味著近一半的學生將無緣高中,進入職高學習,決定學生命運的轉折點,將會在中考體現,學生和家長比較恐慌,其實,不是所有生都適合學習,學生之間有較大的差異性。
部分學生動手能力強,學習書本知識比較吃力,做點小玩意要更拿手,進入職高學習技術,也許是正確的選擇,職高學習好的學生,也有希望進入985名校,和統招生有不同,但未來發展卻不差。
我國制造業人才缺口很大,高級技工也是少之又少,如果學生足夠努力,將來成為一名高級技工,工資待遇就不差了,生活也不輸于大學生。
今日話題:對于大學生不甘愿進入工廠,你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圖片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