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朱成祥 每經編輯:梁梟
今日(9月17日),英飛凌宣布其位于奧地利菲拉赫的300毫米薄晶圓芯片新工廠啟動運營。該工廠于8月初投產,首批晶圓將在本周完成出貨,第壹階段該工廠所產芯片將主要用于滿足汽車行業(yè)、數據中心、以及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fā)電領域的需求。據悉,英飛凌向新廠共投資16億歐元。
今年以來,晶圓廠產能不足導致芯片短缺,尤其以汽車芯片短缺蕞為嚴重。而英飛凌正是全球功率半導體龍頭,對于其新工廠啟動運營能否緩解芯片短缺現狀,英飛凌首席執(zhí)行官Reinhard Ploss表示:“我們設立新廠是想長期擴大我們的產能,通過菲拉赫、德累斯頓、馬來西亞三個工廠聯動來拉動產能,讓我們的供應能力覆蓋全世界。通過設立新廠,我們也能提供有競爭力的芯片產品。而我們的產能提升,對于(緩解)芯片短缺是有一定幫助的。”
關于具體芯片供應情況,Reinhard Ploss表示:“(新廠)至少能夠趕上明年的芯片供應。目前,亞洲地區(qū)新冠疫情控制得比較好,(生產)已經平穩(wěn)向前。但歐洲新冠疫情控制得不是特別好,因此不能說新廠建立后,整個半導體供應鏈就沒有問題了。”
那么,對于受到芯片短缺影響的客戶,英飛凌是否愿意以更高的價格讓其購買芯片?Reinhard Ploss表示:“我們不是那種隨便的公司,不是誰愿意給錢,英飛凌就馬上變臉說‘你拿我們的芯片’,我們不是這樣工作的。在產品定價策略方面,我們確實看到客戶為芯片的預算支出是越來越高的。因此,未來我們也會跟客戶在定價方面進行交流和溝通。”
“我們會觀察各個行業(yè)的前進發(fā)展方向,也會觀察整個經濟體的發(fā)展情況。市場終究是決定價格蕞重要的因素,不能夠以不公平的方式來定價。”關于產品定價問題,Reinhard Ploss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