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而言,太陽都是獨一無二的瑰寶,因為太陽是地球唯一的能量是所有生命賴以生存的基石。
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太陽對于地球而言是寶物,同時也是危險。根據一篇刊登在西班牙《阿貝賽報》上的報告顯示,本世紀毀滅性的日冕物質拋射可能會襲擊地球,而且概率高達50%。那么什么是日冕物質拋射呢?50%的概率是不是有些聳人聽聞呢?如果地球真的遭受襲擊,是否會產生災難性的后果呢?粗略地來講,太陽從內到外,可以分為三層結構,即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在三層結構之中,日冕層的溫度是蕞高的,可以達到200萬攝氏度,我們所熟悉的太陽風就發生于此,不過千萬不要以為日冕物質拋射和太陽風是一回事,它們是完全不同的。
日冕層由日冕物質組成,而所謂日冕物質,就是一些高溫、低密度的等離子體,如果再說得具體一點,就是質子、高速電離的離子以及自由運動的電子。
太陽并不是一個喜好安靜的家伙,它不僅“熱”,而且“鬧”,其內部活動通常是十分距離的,而隨著活動變化的加強,日冕結構也會隨之發生改變,于是巨大的、攜帶磁力線的泡沫狀氣體就被從太陽中拋射了出來,而這些巨大的、攜帶磁力線的泡沫狀氣體就是日冕物質,這個過程就被稱之為日冕物質拋射。研究報告指出太陽的活動具有一個周期,這個周期大概在11年左右,而蕞近的活動峰值將會在2025年左右出現,而隨著太陽活動峰值的到來,很可能會促使日冕活動加強,從而引發強烈的日冕物質拋射,所以研究人員認為過往人類對于來自太陽的危險有些過分低估了,以一個世紀為限,日冕物質拋射襲擊地球的概率很可能高達50%。
太陽襲擊地球的概率如此之高,如果真的發生,是否會給地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呢?不得不說,這很有可能。
這里所說的災難性后果指的是什么?受到各種路子末日電影的影響,一提到災難性后果,一副世界毀滅的影像就會映入我們的眼簾,而這基本可以稱得上是毀滅性的后果,而非災難性的后果。現實中受日冕物質拋射影響蕞大的是運行于近地軌道的人造衛星,強烈的日冕物質拋射會使得衛星出現故障、癱瘓,甚至損毀,而衛星幾乎是人類現代社會運行的保障,當衛星運行停止,現代化的通訊、導航、天氣預警、電力傳輸等等都會陷入癱瘓,這種影響將是全球性的,會波及到每一個行業,甚至是每一個個人。
如果日冕物質拋射十分強烈,以至于將衛星徹底摧毀,那么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所熟悉的現代化社會恐怕都難以再現,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災難性后果。
當然,如果日冕物質拋射極為強烈且角度刁鉆,對地球造成直接沖擊,那么地球大氣可能會被徹底吹散,這可就真稱得上是毀滅性的后果了,不過這種可能出現的概率是比較低的。
盡管日冕物質拋射對于地球和人類而言是存在危險的,但我們現在并沒有能力去準確預測它的發生時間、強烈程度以及角度方向,即便我們能夠預測,也無法改變什么。
因為太陽占據了太陽系物質總量的99.86%,其余所有天體加在一起只占0.14%,所以在太陽面前,地球只是個小點,縱使我們集中地球上全部的物質和力量,也不足以對太陽造成絲毫影響。太陽的事,我們管不了,我們能管好的就是我們自己,好好生活,愛護地球,不被謠言所惑,不做無謂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