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 李蕭佳
環保依舊是豬場生死存亡的關鍵,發展生豬養殖就必須做好生豬糞污綜合治理。9月16日,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吳銀寶在“2021華夏禽業大會暨第30屆廣東畜牧獸醫科技大會”中分享了《廣東省生豬糞污綜合治理與資源化利用》,幫助豬場更好地做好環保工作。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吳銀寶 (攝影/李蕭佳)
吳銀寶介紹,生豬糞尿產生量大,生豬從出生到出售(125kg)理論糞便量244.8kg/頭,尿液504.63L/頭。生豬糞尿含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具備資源化利用潛力,主推種養結合模式養殖。但生豬糞污也含有病原微生物等害物質,因此資源化利用前必須無害化處理,可采用好氧發酵(堆肥)、厭氧發酵(沼氣)和污水消毒實現無害化。
近年來,生豬糞污導致的環境污染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China也出臺相關政策引導生豬糞污治理,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2002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須達到75%以上,2025年達到80%以上,2030年達到85%以上。此外,農業農村部印發《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方案(2017-2020年)》和《關于進一步明確畜禽糞污還田利用要求強化養殖污染監管的通知》等,也對糞污處理提出從重達標排放轉變為重資源化利用的要求。
“糞污處理以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為核心。”吳銀寶表示,包括廣東省在內的東部沿海地區,污水主推“糞污可以化能源利用”“異位發酵床”“污水肥料化利用”“污水達標排放”等模式。生豬糞便主推固體糞便堆肥模式。
養殖廢棄物處理及資源化利用也有諸多注意事項,吳銀寶強調,豬場要做好臭氣、糞污等物質的過程控制,選擇合理的資源化利用模式實現生豬糞污的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
蕞后,他分享道:1、因地(區域、環評、規模、性質)制宜選擇糞污治理模式;2、樓房養殖糞污處理壓力更大,糞污及臭氣減排必須重視;3、資源化利用模式必須糞污減排,減少配套農田需求;4、達標利用模式一定要用干清糞工藝,減少污水和糞便處理難度;4、場內土地面積有限,堆肥和沼氣工程可用罐式發酵;5、排放標準越高,工藝越復雜,投資和運行費用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