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玉米即將成熟,原本計劃種植小麥的農民朋友開始動搖了,今年的玉米在自然災害的影響下減產嚴重,即使糧食行情一路看漲,也難以掩蓋種植戶失落的心情。
于是,很多想轉型經濟作物種植的農戶便紛紛打聽,有沒有種植管理比較簡單,一畝卻能收入1萬元以上的經濟作物可以選擇呢?
既想種植管理簡單,又要求畝收入1萬元以上,這樣的農作物貌似只有中藥材才能做到。
而眼下恰恰正逢中藥材市場普漲的黃金年份,其中就包括大家所熟知的中藥材白芍這個品種。
白芍,又稱亳芍,是安徽省亳州市道地藥材,但適應性很強,從南到北,華夏大部分地區都能種植,從2000年左右開始,白芍就已經走出亳州,在周邊多個省份遍地開花,由于經濟效益可觀,種植管理簡單,一時間成為大家炒作的中藥材品種之一。
特別是進入2010年之后,在種苗商的推波助瀾之下,白芍甚至成為當地引進特色農業的代表,在華夏范圍內被大量推廣種植。
然而,中藥材不是糧食作物,一旦產量超過市場需求,市場行情就會陷入泥潭,所以,從2017年開始,白芍市場行情就一跌再跌,到2020年已經跌無可跌,當種植經濟作物非但不能賺錢,反而還要賠錢之時,加之糧食作物的漲價,棄種現象就開始了,還在田間生長的白芍,也被種植戶干脆放棄了管理。
因為白芍是一種多年生中藥材,生長4年才可以上市銷售,正常年份,畝產值在12000-16000元,平均每年收入3000-4000元,這樣的收入,比種植糧食作物高,且種植管理比較省力氣。
畢竟白芍種植下去,每年只需要一次施肥、一次除蟲、一至兩次除草即可,等到收獲之時,有可以的包地塊收購的藥商,也就是藥商給出一畝地的價錢,種植戶收完錢,收獲的事情就屬于藥商了。
不過,為提升種植價值,也有很多農戶選擇自己收獲、自己初加工,這樣每畝可以多創收2000-3000元,畢竟商販掙的就是收獲費用差價。
藥農們常說,沒有常勝的將軍,更沒有一路長虹的中藥材行情,中藥材種植都有其規矩可循,就拿白芍來說,2021年價格開始觸底反彈,干貨已經漲至17元/公斤,按照畝產干貨600公斤計算,收益又重新回到萬元軌道上來。
雖然還未達到2017年以前市場行情,但上漲趨勢還在持續,畢竟此次白芍價格的上漲,和種植面積減少有關,和今年部分種植區遭受水淹有關,和相對穩定的市場需求有關。
而白芍想恢復一個供求平衡的種植面積,至少需要四年時間,所以,2021年種植白芍又將迎來好機會(白芍一般在秋冬季節種植)。
小科普:
白芍種植竅門
白芍種植需沖溝扶壟,在壟畦上種植,用莖芽部位移栽,傳統畝種植2700-3000棵,近些年隨著肥力和種植技術的提高,種植戶又開始采取適當密植提高產量的方式,使畝種植面積達到了3500-4000棵,當然,這種密度種植離不開精細管理,否則不但不會高產,反而會影響蕞終產量。
白芍除草竅門
白芍除草以封閉除草為主,每年2-3月份,在芍藥芽鞘尚未破口之前,采取二甲戊靈+乙氧氟草醚的封閉除草組合,在畝用量不變的前提下,采取噴施充足水量的方式,可以達到一種比較理想的雜草防治效果。
另精喹禾靈、草銨膦、氯氟吡氧乙酸、敵草快、二氯吡啶酸、氯吡嘧磺隆等除草劑對白芍相對安全,種植戶可在農技部門指導下配合使用。
白芍施肥竅門
白芍為多年生中藥材,基肥應采取施足有機肥、薄施氮磷鉀復合肥、配合中微量元素肥的施肥原則,之后進行移栽,每年在春季進行一次追肥,追肥應以硫酸鉀復合肥為主,前兩年以高氮高磷低鉀為主,后兩年以中氮低磷高鉀為主。
白芍除蟲竅門
白芍為根莖類中藥材,蠐螬是其克星,在防治蠐螬時,種植戶可采取移栽前用辛硫磷+噻蟲嗪+氯氰菊酯處理土壤,而后用苯醚甲環唑+噻蟲嗪+咯菌腈懸浮種衣劑進行拌種。
以后生長年份,可在春季追肥時,每畝采取用2%噻蟲嗪顆粒劑2000-4000克和復合肥進行混播,即可達到長效預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