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中國減排承諾既是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挑戰,也是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抓手。
9月8日,聯想創新科技大會線上發布了《聯想綠色智城解決方案》,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服務業務群總經理戴煒表示:城市是減排的重中之重,“70%以上的碳排放來自于城市,因而城市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最大應用場景,城市碳減排也是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的核心。”
他指出,如今,智慧城市的發展已經從單點突破的1.0模式發展到將產業、城市、人融合的協同綜合治理3.0模式。而隨著國家“雙碳”戰略的落地,智慧城市建設進入到3.0+時代的綠色低碳發展新階段。因此,戴煒提出,智慧城市將以“新IT”+“綠色能源”為主線。
“變化”需要“新IT”技術加持
加入綠色維度的智慧城市3.0+,對IT廠商提出了什么新要求?
戴煒認為,首先是如何用“新IT”技術賦能和加持對綠色能源的使用。現在有幾個新趨勢,比如ICT的融合。從新IT服務的角度來看,會有越來越多的CT供應商(中國移動、聯通和電信)加入。過去,在通訊網絡中,CT供應商和IT供應商是完全分開的。如今,隨著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地呈現出相互融合的趨勢。
其次,除了智能基礎架構,再往上,比如說對于碳排放的監控,如何監控、管理、獲取碳排放的指標,這些數據越來越依賴物聯網(IoT)場景。以攝像頭為例,傳統的監控攝像頭,需要靠肉眼去觀察得出一個結果,但現在有AI技術支撐后,攝像頭也有了計算分析能力,可以直接告訴人們一個結果。“這個攝像頭就是一個典型的IoT設備場景。對于碳排放的監控,如果想監控好,一定是需要大量這樣的IoT設備。”
戴煒還介紹,一棟建筑布置好了碳排放監控設備,每天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如果這些數據只是搭了從端到云的架構,由于數據傳輸量非常大,這會增加云端計算的負荷。因此,在這中間就需要很多邊緣計算設備。邊緣計算可以很好地在端和云中間起到增強計算能力的效果。比如說有些數據可能在邊緣側計算并處理好,并得出一個結果,從而產生管理和監控能力。“這一系列的變化實際上都依賴于IT廠商,或是更先進的IT技術人員創造出新價值。”
未來,聯想將繼續發揮“擎天”智能IT引擎優勢,牽引聯想智慧服務持續升級,賦能客戶智慧化轉型,將傳統IT架構進化為具備中臺化、AI智能化和云原生三大特征的新IT架構,催生綠色智慧城市發展動能。同時,聯想TruScale服務也將為更多客戶提供靈活的服務,通過一站式和訂閱式兩種交付模式,可以根據客戶實際需求進行定制化服務,從而加速智能轉型和數字化發展,全面促進綠色智慧科技賦能各行各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