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新聞記者 唐旭鋒 通訊員 周慧惠
今天(9月7日),天一閣博物院成功征得珍貴古籍2種共18冊,分別是清雍正活字泥版印本《廿一史通俗演義》二十六卷十二冊和清初汲古閣抄本《金石錄》三十卷六冊。兩部古籍稀有罕見,對補充天一閣館藏乃至浙江鄉邦文獻均有特殊意義。
《精訂綱鑒廿一史通俗衍義》二十六卷四十四回是清代康熙雍正間浙江新昌人呂撫撰寫的一部歷史題材的通俗長篇小說,主要內容是對廿一史中的歷史故事進行再次加工。所述起自盤古,終于清初,以敘事為主,兼雜糅一些典故、格言、家訓以及俗文逸事等。
這部書最具價值的是其絕無僅有的制作及印刷方式,即活字泥版印刷技術。泥活字印刷技術是北宋年間畢昇所發明,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但目前見存于世的關于畢昇發明泥活字印書工藝的記載只有在宋代沈括所著《夢溪筆談》中可見。呂撫在畢昇的基礎上創造發明了活字泥版印書方法,并將這個工藝詳細記錄在了《精訂綱鑒廿一史通俗衍義》這部書中,即先制作泥活字字母,再用這些字母制成泥版,印刷書籍。呂撫所創的活字泥版印書方法迄今鮮為人知,且以這一技法印制的書籍存世的只有《精訂綱鑒廿一史通俗衍義》這一種。所以此書既為我們留下了一篇記述活字泥版印刷技術的重要文獻,又為我們留下了一部采用這種技術印成的圖書實物,兩兩相得,彌足珍貴。
《精訂綱鑒廿一史通俗衍義》的特殊制作方式在中國印刷史上具有重要的創新意義,其影響力大于日本韓國。這部書的成功征得為天一閣新增一種具有獨特印制方式的古籍,也是天一閣首次收藏此類珍貴文獻。
第二部為《金石錄》三十卷,為清初汲古閣抄本?!督鹗洝肥撬未~人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所著的金石學專著,收錄了大量的傳世鐘鼎碑版銘文,材料詳實,考證精當,與歐陽修《集古錄》齊名,世稱“歐趙之學”。
毛氏汲古閣名震藏書史,其抄本以精善著稱于書林,廣受后世藏書家所重。天一閣藏《集韻》即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之精品,入選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這部《金石錄》版心上方刻書名,下方刻“汲古閣”三字,是比較典型的汲古閣抄本的樣式,也是近二十年市場上出現的唯一一部汲古閣抄本。而且據題跋所言,該書是從天一閣舊藏本抄出。天一閣舊藏《金石錄》,進呈《四庫》,現已不存。這部書的成功征得不僅對天一閣來講有獨特的收藏價值,更是為歷史上兩大著名藏書樓傳抄文獻、互相影響提供直接證據,成就藏書史上一段書林佳話。
本文為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