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聞Knews記者 王騁 張琦
2021-09-10 17:55
蘇州市盛澤東方紡織城內,蘇州盛偉紫晶花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建春正和設計師商討流行趨勢。
今年以來,企業利潤大幅下滑,他希望研發中的新款能成為企業的“救命稻草”。
利潤下滑,最直接的原因是成本快速上漲。
周建春告訴記者,年初企業加工一件吊牌價為1500元的羽絨服,成本約為300元,而如今,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400元。
今年以來,紡織服裝原料幾乎是全線開啟上漲模式。棉紗、短纖等紡織原料價格一路上漲,氨綸價格更是比年初翻了好幾倍,目前價格高位震蕩,產品仍然供不應求。
6月下旬以來,棉花也開啟新一輪趨勢性上漲,至今累計漲幅超15%。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何建華表示,漲價的首先一個要素是流動性泛濫,比如美國美聯儲,大量印發貨幣,肯定會引起大宗商品,也就是生產資料的漲價。再一個是供需市場方面的變化,隨著世界恢復生產,需求端又開始擴張,所以在供需之間有一種不平衡。
原材料端議價無力,產品端又不能輕易同步漲價,像紫晶花這樣的中下游企業成了“夾心餅干”。
在相當程度上,遍布長三角乃至全國的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韌性的重要保障。
為了讓他們在沖擊之下仍然保持活力,從中央到地方,幫扶措施紛紛出臺。
本周,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首次以輪換方式分期分批組織投放國家儲備原油。
工信部正研究制定《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江蘇也將就《中小企業促進條例》展開立法協商。
在專家看來,幫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企業練好“內功”。
不改變就意味著被市場淘汰,周建春想到了抱團。從去年年底開始,周建春開始對它的產業鏈進行調整。
這家主要生產無氨彈力纖維的企業,是周建春最新的合作伙伴。與絕大多數的同行不同,他們只采購一種原材料,只生產一種產品。
長三角一體化帶來的產業鏈銜接和區域合作,也讓企業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抱團,并非一時的心血來潮。
眼下,國家正在大力引導中小企業以“專精特新”為方向,專注于特定細分領域、細分產品、強化創新,把企業打造成為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者“配套專家”。
在何建華看來,如果在市場主體中打造出成千上萬的隱形冠軍,打造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就能把整個長三角的制造業的底盤做實了,會對長三角整個現代制造業的產業鏈打造發揮一個極大的作用。
工信部最新調研結果顯示,目前我國關鍵新材料自給率僅為14%,32%的關鍵材料在中國仍為空白。
在裝備制造領域,關鍵件精加工等領域,依賴進口現象更為嚴重。
每年中國要為此付出上千億美元。這也是制造業企業成本居高不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王騁 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