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梁冀大額回購難挽低迷股價。年初至今,格力電器(000651.SZ)市值已跌去30%;9月2日其股價一度觸及40.16元,創出近兩年多的新低。9月8日,格力電器公告稱,截至當日公司已累計回購股票3.31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21%,支付總金額148.95億元。公告次日,格力電器股價下跌0.17%,報收41.46元。
股價低迷的背后,是格力電器相較于同行業上市公司美的集團(000333.SZ)、海爾智家(600690.SH)等并不盡如人意的2021年半年報業績,以及經年備受爭議的銀隆新能源事項。
上半年業績回暖
8月22日,格力電器發布2021年半年報。數據顯示,格力電器報告期內實現營收 910.52億元,同比增長31.01%;凈利潤94.57億元,同比增長48.64%。
分產品看,格力電器對空調業務的依賴進一步加劇。今年上半年,格力電器空調業務實現收入671.94億元,占營收的比重為73.79%,上年同期占比為59.48%;生活電器和智能裝備分別實現收入22.10億元和1.98億元,占比為2.43%和0.22%。其他主營和其他業務分別實現收入13.31億元和201.2億元,占比為1.46%和22.1%。
中報數據也顯示出,格力電器業績表現尚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2019年半年報顯示,格力電器當期實現營收972.97億元,凈利潤137.5億元。而美的集團、海爾智家今年上半年業績表現已達到或接近疫情前水平。
今年上半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收1738.1億元,同比增長24.98%;凈利潤150.09億元,同比增長7.76%。2019年上半年,其此兩項數據分別為1537.7億元和151.87億元。
海爾智家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116.19億元,同比增長16.6%;凈利潤68.52億元,同比增長146.41%。2019年上半年,其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989.8億元和51.51億元。
作為格力電器極為專注又倚重的空調業務,其優勢與同業亦難分伯仲。在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的半年報中,雙方均有空調產品市場份額居于行業首位的表述。
格力電器稱,據《產業在線》統計數據,2021年上半年格力家用空調內銷占比33.89%,排名家電行業第一;美的集團則表示,其家用空調產品的全渠道份額線上與線下的市場份額均位居行業第一,分別達到37.6%和36.5%。
中報數據顯示,格力電器空調產品實現收入671.94億元,占其營收的73.79%;美的集團暖通空調實現收入764.08億元,占其營收的43.96%。
長期以來,格力電器與美的集團作為白電雙雄,前者利潤較厚,后者營收占優,海爾智家則在后追趕。但以2021年中報業績計,美的集團的營收與凈利潤分別達到格力電器的近兩倍和1.5倍,海爾智家營收也超過格力電器。市值方面,格力電器約為2500億元,美的集團約為5000億元,海爾智家則在2600億元左右。
控股銀隆新能源
8月31日,格力電器公告稱,公司通過司法拍賣公開競拍方式競得銀隆新能源30.47%股份;同時,董明珠將其持有的銀隆新能源17.46%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委托公司行使。交易完成后,格力電器持有銀隆新能源30.47%的股份及47.93%的表決權,成為后者控股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拍賣的是由銀隆投資、厚銘投資與紅愷軟件持有的共3.36億股銀隆新能源股份,共分為5個標的。而在5次拍賣中,格力電器都是唯一的出價方,均以起拍價成交,總金額18.3億元。
以此次拍賣成交價計算,銀隆新能源價值約60億元;2016年12月,董明珠作價10億元拿下銀隆新能源7.46%股份時,其價值約為130億元。此后,董明珠又持續加注,持有銀隆新能源股份升至17.46%,成為僅次于魏銀倉的第二大股東。
2016年至今,銀隆新能源雷聲不斷。2018年11月,董明珠指銀隆新能源大股東銀隆集團及其實控人魏銀倉、前高管孫國華等涉嫌侵占公司利益。同時,魏銀倉與孫國華也指控董明珠“利用國有企業領導人的職務謀取私利”、“損害上市公司格力電器以及其股東利益”等問題。
2019年4月,根據銀隆方面聲明,公司前總裁孫國華及高管合計6人因涉嫌侵占公司利益超14億元被刑拘,魏銀倉則滯留境外。
數據顯示,2020年,銀隆新能源實現營收43.3億元,虧損6.9億元。此外,公司還有負債226億元,應收帳款60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78%。格力電器稱,銀隆新能源因大股東涉嫌侵占公司利益等違法行為導致公司出現治理問題,融資受限,產能也未能完全釋放,因此在近兩年出現了虧損。
家電行業觀察人士劉步塵認為,一方面,銀隆新能源技術并不先進,且其鈦酸鋰材料技術并非市場主流;更重要的是,銀隆新能源擅長的并非乘用車領域,而是商用車。劉步塵表示,新能源大巴車市場空間甚至小于新能源卡車,更不可與小轎車同日而語。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36.7萬輛,其中乘用車銷量124.6萬輛,占比為91.15%;商用車銷量12.1萬輛,占比為8.85%
格力電器曾表示,公司之所以競拍銀隆新能源股份,是要“立足家電行業,穩步拓展多元化新興業務”,期望通過銀隆新能源尋找新的營收和利潤增長點。銀隆新能源則有在鈦酸鋰電池的高安全性、公司專利研發能力以及商用車應用覆蓋率等方面的優勢。據格力電器介紹,銀隆新能源產品類型豐富,包括市政環衛車、物流車等車型,產品應用遍布北京、天津、成都、杭州等全國229個以上的城市和地區。
產業經濟觀察人士梁振鵬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格力電器收購銀隆新能源,確實出于實現業務多元化、減少對空調業務過度依賴的目的,但其選擇通過銀隆新能源進軍造車行業面臨著極大的風險,其前途也未可知。此前,格力電器也曾經嘗試進軍智能手機、醫療設備等領域,但效果尚待觀察。
梁振鵬也表示,無論是從技術還是產業鏈優勢來說,銀隆新能源并不具有強競爭力,且其經營不善,債臺高筑,巨額虧損,對于格力電器接手銀隆新能源的前景也有一定的擔憂。
招商證券研報顯示,銀隆2017-2020年收入分別為81.9/98.9/50.1/43.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4/1.53/0.06/-6.9億元,2021年1月-7月,銀隆實現營業收入10.58億元,營業利潤-9.58億元,凈利潤-7.63億元,現金流量凈額13.85億元。考慮到銀隆過去兩年因內部治理等原因經營受阻,近兩年凈利潤并未反映公司真實盈利水平,若用公司2018年凈利潤為基準進行估算,則銀隆對應PE估值約40倍。研報中認為,銀隆業務覆蓋廣,鈦酸鋰電池具有優勢。同時,其有助格力立足家電行業,穩步拓展多元化新興業務;風險提示則為:市場競爭加劇,下游需求不及預期,原材料價格上行,銀隆新能源整合不及預期。
公司治理受關注
在劉步塵看來,銀隆新能源并非優質資產,而格力電器執意入手,董明珠作為格力電器董事長,接盤自己持股的非優質標的,則有可能涉及侵害上市公司權益。
相關公告顯示,早在2016年2月,格力電器擬通過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以及募集配套資金的方式,購買珠海銀隆100%股份。其中發行股票定增金額總計130億元,配套募資97億元。
根據上述方案,格力電氣以15.57元/股的價格,向珠海銀隆股東發行8.34億股份,收購其持有的珠海銀隆100%股權;同時,格力電器向格力集團、員工持股計劃和珠海銀隆相關方等定向增發6.2億股。但收購方案遭到部分中小股東的反對。
按照此方案,董明珠個人計劃出資9.37億元,以其所占員工持股計劃39.5%的份額,其將進一步加強在格力電器的話語權。若定增成功,董明珠在格力電器的持股比例將從0.74%增至1.3%,成為格力電器第四大股東暨最大自然人股東。最終,2016年11月,格力電器宣布終止該收購計劃。
即便格力電器此次通過拍賣途徑競得銀隆新能源控股權,也有市場人士認為系管理層有意通過構成關聯交易但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繞過股東大會審議,而由董事會表決通過。
劉步塵認為,銀隆新能源頻繁爆雷,也反映出格力電器事前盡調不充分,決策不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