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見綠、推窗見景、百米見園
綠色在街頭,在巷尾,也在武侯市民的家門口
家門口的“新生活”
龍華北路上,新開放的錦燁瑞府公園為附近的居民提供了休閑的“新生活”。
休閑座椅、健身器材、慢行步道……隨風搖曳的花草妝點其間,綠樹在艷陽之下生機悅動。
“以前吃完晚飯都是繞著街道散散步,現在這里開放了,不僅有新的健身器材,累了還可以坐下歇歇腳。”作為居住在此的老居民,家門口的變化,張先生最有發言權。
秉承著“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的治理理念,武侯區通過現場調研優化設計方案,將綠地游園有機融入城市公共空間,植綠2000㎡,打造出運動、休閑皆適宜的城市綠地空間。
不僅如此,在錦燁瑞府公園的建設過程中,武侯區還融入企業力量,同謀劃,同運行,共同建設綠色美麗的生活家園。
老人在這里小憩、孩子在這里玩耍、上班族穿越步道回家……鬧市中的公園,給了市民一隅清凈。
家門口的“游樂園”
美化臨時綠地,提升綠地品質,植入多元化的生活場景。
長益街上,新開放的科園活力廣場如今成為了孩子們的樂園。滑滑梯、小木馬,還有鄰居家的小伙伴一起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小朋友的歡聲笑語成為這里最美麗的一道風景。
只要不下雨,吃完晚飯,陳叔叔就會帶著孫子來這里玩耍。“自打開放以后,這里就成了周邊小朋友的游樂園。”
這里原本是被實體圍墻圍起來的臨時綠化用地,武侯區聚焦周邊居民需求,實行整體打造,拆除實體圍墻80m,增加開敞空間,增綠1200㎡厚織“公園城市底色”,規劃可進入綠道,增設兒童游樂設施……至此,一個集樂活漫步、親子玩樂為一體的活動空間呈現在市民面前。
前后對比圖
不僅如此,還因地制宜地植入垃圾分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元素,豐富開放空間內涵。
這樣的美好生活成為武侯人可感、可知、可觸摸的日常。
家門口的“小確幸”
推動城市“微更新”,把公園搬到市民家門口。
在雙豐路與棲霞路交界的路口,一處以“愛成都 迎大運”為主題的小游園格外引人注目。蔥蘢的綠意、主題景觀小品、造型別致的小拱門……這方獨具匠心的小天地與秋日的艷陽相映成趣。
“變化真的是太大了,家門口就有這樣的小游園,隨時隨地逛公園的感覺真的是太巴適了!”家住新瑞園小區的劉婆婆笑著說。”
在此之前,它還是被圍墻圍起來的“真空地帶”。
前后對比圖
為滿足周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拆除60m實體圍墻,增綠1500㎡,增加可進入性步道280m,綜合考慮周邊情況進行合理規劃,安放座椅、設置景觀小品,打造休閑小游園,形成公園城市新場景。
把公園搬到市民家門口,不僅帶來了有形的環境美化與提升,也增添了附近居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家門口的“文化味兒”
城市更新,從文化傳承開始。
在少陵橫街小游園,除了能看到鮮花與綠樹,武侯區把原有的閑置空地進行改造,增綠600㎡,以“文化+”為關鍵詞,以“詩意少陵”為主題,植入“文化基因”,精選詩圣杜甫詩詞打造文化墻,讓人們感受、體驗、憶昔、憧憬。
美景就在家門口
向往的生活照進現實
這樣的宜居武侯,你愛了嗎?
(武侯融媒記者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