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9月10日連云港訊(記者童金德 通訊員邵沛源 朱麗)“小區樓道有寵物糞便,請安排人清掃消毒。”9月9日,江蘇連云港海州區路南街道公園新村2號網格群里彈出一條新消息。網格長楊秀看到信息后,立刻帶著灑掃工具及消殺用品趕去處理。“公園小區為無物管小區,衛生由保潔員定期清掃,這屬于緊急情況,再去聯系人不如我直接去。”楊秀介紹。20分鐘后,她將清理干凈的現場照片上傳到網格群,引來一片點贊。
像楊秀這樣的網格長,路南街道共有25名,他們每天和志愿者、單元長等一起,穿梭在72個微網格中,成為群眾身邊的“貼心人”。
路南街道地處市中心老城區,常住人口5.18萬人,其中流動人口近1.5萬人。“轄區社區、商圈眾多,服務對象分散,社區管理人員遠遠不夠。”路南街道政法和社會事務辦公室主任李翠華介紹。基層治理好不好,最終要體現在服務、便民上。網格怎么劃?權責如何厘清?社區服務如何全覆蓋?
為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路南街道從構建“一體化”服務網絡著手,把學史力行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以43個黨支部所在地作為基層治理“支點”,利用協同治理模式,常態化構建了“街道行政管理、公安警務管理、物業專項管理、業委會自主管理和相關行業管理”的“全街通網格化”社區治理模式,81名專(兼)職網格員、專管員全部來自社區、公安警務、物業、業委會、相關行業部門的黨員代表、熱心群眾和志愿者,突出精細要求,下沉治理重心,以宣傳黨的政策、守護社區安全、維護社區環境、調解居民糾紛、勸說不文明行為、幫助困難群眾等為主要工作職責,形成“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情在網中結”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來案件了,快!”9月9日下午16時45分,海州區智慧城市管理平臺接到群眾反映:“路南街道南極南路交通運管處門前,公共廁所指示牌松動,存在安全隱患,希望盡快修復。”路南街道城管執法大隊第一時間安排網格員進行現場勘察,及時設置警示路障并進行維修,并在19時30分完成指示牌維修工作,整個處置過程不到3個小時。
“我們力求做到第一時間受理群眾訴求,主動介入、積極處置、及時反饋,改變過去被動應對問題為主動發現解決問題。”李翠華介紹。為確保“民有所呼、貼身服務”的理念能落到實處,路南街道以細“治”入微的服務模式作為社區工作的重要內容,形成街道、社區分層分類處置模式。在街道,統籌涉及黨的建設、基層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的事項,統一納入網格服務管理內容,通過12345熱線、紅韻海州智慧平臺“問題上報”、領導交辦、網格員上報系統自動將案件梳理分類,派發給各社區和相關職能部門處理,從案件接收、手里、審核、派遣、處理、反饋全流程可視化。在社區,網格員堅持“一天兩巡查”工作制度,將工作重心前移,變“被動接待投訴”為“主動發現問題”,簡單問題及時解決,復雜問題帶回社區,由社區、街道共同商議解決,接受群眾評議。數據顯示,僅8月份,12345熱線響應率100%,上報案件918件,解決率100%,位于海州區前列。
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情在網中結。下一步,路南街道將繼續深化“全街通網格化”社會治理模式,打通影響基層治理效率的痛點堵點,實現服務精準投送、治理精準落地,實現服務大聯動,幸福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