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通報一批督察典型案例,督察指出,廣東茂名水污染治理工作推進不力,污水管網建設滯后,治污設施管理不善,污水直排問題突出,水環境質量下降。
2021年8月,礦西河截污箱涵溢流口下雨時大量溢流,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濃度分別超地表水Ⅲ類標準27.4倍和15.3倍。
督察認為,茂名市對小東江和水東灣水污染治理的艱巨性、緊迫性認識不夠,沒有擺上重要位置,缺少系統謀劃,壓力傳導不足;茂南區、電白區和水東灣新城建設管理委員會缺乏決心和韌勁,污水管網建設不力,運行管理不善。
督察組表示,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管網建設嚴重滯后,全市污水集中收集率僅為34.5%
“十三五”以來,茂名市加強污水管網建設,增加污水處理能力,在污水治理上取得一定進展,但距離改善環境質量目標任務尚有差距,管網不完善問題依然突出。
督察發現,茂名市電白區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對水東灣海域造成影響;茂南區小東江水質不斷下降,茂名市先后被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約談、生態環境部通報。
茂名市全市污水集中收集率僅為34.5%,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污水管網缺口巨大,大量生活污水直排。
茂名市及電白、茂南兩區對管網建設決心不夠、投入不足,2018-2020年市城區僅分別新建管網45.7公里、31.9公里和27.5公里。茂南區重點開發的西城片區管網建設一拖再拖,直到今年4月底才動工建設應配套的11.3公里污水管網,至今仍有6.8公里尚未建成。
受污水管網建設滯后影響,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和運行負荷長期偏低。督察組現場檢查時,市區第一污水處理廠、河西污水處理廠進水化學需氧量濃度分別僅為94毫克/升、81毫克/升。雨污不分導致的雨天污水溢流問題十分突出,僅茂南區城區范圍內小東江干流沿線就有10個雨污合流溢流口存在雨天溢流現象。督察組前期暗查發現,支流礦西河截污箱涵溢流口在雨天排出大量黑色污水,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濃度分別高達567毫克/升和16.3毫克/升,分別超地表水Ⅲ類標準27.4倍和15.3倍。
治污設施故障頻發,經常“小毛病、大治療、長停擺”
電白城區水質凈化廠故障頻發多發,經常“小毛病、大治療、長停擺”,2020年12月以來因曝氣系統故障,維修耗時長達5個多月,期間每天約1萬噸污水直排水東灣。日處理能力2.25萬噸的水東灣新城污水處理廠2019年4月就已建成,卻因排水去向更改問題達不成一致意見而停運27個月,直至督察進駐前才解決。督察組現場抽查了水東灣新城五和村兩座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其中一座因未通電長期“曬太陽”,督察組現場指出問題后,當地政府才連夜把電接通運行;另一座因管網不配套也不能正常投運,均淪為擺設。
茂名市中心城區污水管網錯接、漏接、混接點位達到566處,尚有484處未整改完成。督察還發現,電白區森高河沿河污水管網存在多處污水漏排點,長期漏排污水,直到督察組現場指出問題后才連夜實施封堵。
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水東灣新城污水處理廠長期停運。
因污水管網破損,本已截污斷流的電白區森高河內積存大量生活污水并直排進入水東灣。
平時慢作為,臨時抱佛腳
小東江治理缺乏系統性,“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問題突出。茂南區污水處理廠一期2.5萬噸/日項目建成后長期“吃不飽”,運行負荷低于60%,而納污范圍內的大學城片區則缺乏污水管網,片區內部分小區和高校自建污水處理設施失修閑置,每天約8000噸生活污水直排。
茂南區對此重視不夠,直至2021年第一季度水質明顯下降,才組織謀劃大學城片區管網建設,倉促建設啟用4套合計4800噸/日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臨時處理污水,處理不完的16萬噸生活污水通過槽罐車外送至茂南區污水處理廠處理。
電白區對城區水質凈化廠故障頻發和雨污不分導致的處理能力不足問題,沒有痛下決心、想方設法從根本上予以解決,而是于今年8月投入3000多萬元建成投運1套1萬噸/日的一體化處理設施進行臨時處置。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