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姜雪穎 報道
“中國‘雙碳’目標的提出對交通運輸的發展帶來巨大挑戰,中國挑戰主要是現代化和人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所帶來的交通發展愿望這種剛性需求和‘雙碳’目標我們全球共同責任這種硬約束之間的矛盾所造成的。”
9月8日,在第六屆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合會”)——綠色“一帶一路”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主題論壇,國合會委員、交通運輸部原總工程師周偉針對“雙碳”目標下中國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問題分享了相關觀點。
周偉分析,解決這一問題的出路就在于推動交通運輸的低碳綠色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交通運輸領域的碳排放總量還將持續增加
“交通的低碳轉型也就意味著實現交通發展與碳排放增加的脫鉤,交通運輸行業是資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戶,一步做到全面脫鉤力所難及,”周偉坦言,“但我們需要經過不懈的努力,加快實現由強度到總量的雙降?!?/p>
數據顯示,中國目前交通運輸排放占我國的碳排放總量約10.4%,相比歐美等國家,我國交通運輸排放碳排放具有占比低、增速快、減排的潛力大的特點。其中公路運輸占全國交通運輸碳排放總量的85%以上,是我國交通碳排放絕對的主體和減排重點。
根據以上數據,周偉對比了發達國家,他分析,歐美發達國家在完成工業化以后,交通領域的碳排放一般會占到碳排放總量的1/3左右,同時在工業建筑等碳排放顯著下降的情況下,交通領域的碳排放還要保持持續的增長,尤其是在主要城市的碳排放所占的比例相比較而言,比我國都要高很多,這意味著在未來一段時間,從交通碳排放的規律來看,中國交通的碳排放還會持續增加。
“未來一段時期,由于中國國民經濟和交通運輸仍將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交通發展的技術水平和用能結構還不能發生根本性轉變,交通運輸領域的碳排放總量還將持續增加,減排壓力大,形勢嚴峻?!敝軅フJ為,從某種意義上講,可能交通領域是中國碳排放達峰最后的產業領域之一。
加快推進電動化等驅動裝備的普及使用
從我國交通領域目前碳排放結構來看,公路是主體,85%以上。鐵路占0.68%,海運和航空大約為6%左右。對照這樣一個結構,周偉建議,下一步我國在推進交通運輸低碳轉型方面,主要的途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首先,實現結構優化,重點要調整優化運輸結構,推進公轉鐵、公轉水,從而大幅度降低交通運輸整個碳排放總量。第二,管理提升,重點加快提升運載裝備燃油消耗量的排放標準和碳排放的限值標準。第三,通過技術進步來推動減碳,重點要加快推進運載工具的清潔能源化,包括電動化和氫能源等等驅動的裝備普及使用,淘汰舊有的黃標車。
“在需求側管理方面也要發力,尤其是在宣傳教育上,要倡導綠色消費和文化創新,讓綠色生活、綠色交通出行逐步成為一種社會的習慣、文化和時尚?!敝軅シQ,此過程中會帶來巨大的投資機遇,主要在交通能源、裝備、建筑、物流、生態等,會數十萬億級的規模。
他提到,下一步我們重點要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分別是建立交通運輸碳排放源的監測體系和排放清單;強化交通運輸碳足跡的分析和科學合理的確定交通運輸碳達峰的峰值和時間;合理確定交通運輸綠色轉型發展的階段性目標,謀劃重點的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強化推進交通運輸低碳轉型的考核體系,把它納入地方和行業以及企業的考核;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健全綠色金融和碳交易市場,同時要強化碳循環技術的研發,尤其是在碳匯、碳捕捉、碳封存等等這方面的技術研發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