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主題為“新IT 新引擎”的第七屆Techworld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于線上啟幕。在本次大會開設的“新IT時代,企業智能化轉型之旅分論壇”上,聯想創投董事總經理、首席營銷官陳蜀杰,與聯想創投成員企業數碼大方副總裁陳衛東、聯想云科技客戶成功副總裁張躍華、弘璣Cyclone首席產品官賈巋、懂的通信副總經理倪曉林等業務負責人齊聚一堂,深度剖析了數字時代企業智能化轉型的痛點,并共同為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供了新思路。伴隨智能化變革已滲透到企業經營生產的方方面面,跨部門、跨平臺的“協同”能力成為推動各行各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而基于產品的個性化、差異化服務方案,也成為了企業智能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
對于數字生態賦能企業智能化轉型的打法和方向,各位與會專家犀利觀點如下:
陳衛東(數碼大方副總裁):
產品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無論是航天產品還是軍工產品,對技術都有極高的要求,涉及到多學科的設計和虛擬的數字化仿真技術,生產環節中還需要根據每一類產品的不同狀態和需求,針對性地定義生產工藝流程。
張躍華(聯想云科技客戶成功副總裁):
數字化、智能化的核心,首先就是核心數據的安全問題。聯想云的使命就是幫助企業在核心數據資產的協同、生產的過程中,提高效率,并實現安全的管理。
賈巋(弘璣Cyclone首席產品官):
進入數字時代,企業里的人、各種各樣的IT系統、生產制造的OT系統等核心生產力和生產材料,都會以數字化的方式連接起來,而RPA行業的關注點正是人的技能如何被數字化。
倪曉林(聯想懂的通信副總經理):
智能化的基礎是數字化,數字化的基礎是網聯化,在中國制造全球使用的場景里,懂的通信可以在一張網、一片云、一個平臺上,幫助企業管理全球設備。
以下為圓桌論壇現場對話實錄:
通過跨學科設計和虛擬數字仿真等技術
用數字定義設計和工藝,提升產品競爭力
陳蜀杰:大家好,歡迎來到“數字時代 智能先行”圓桌論壇。在之前的環節中,聯想內部的多位專家分享了聯想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提升效率的實踐經驗,正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我相信如果聯想能夠與各垂直領域的頂尖成員企業更好地聯動協作,一定可以為客戶帶來更具競爭力的智慧解決方案。眾所周知,聯想有一個從產品事業部到研究院再到聯想創投的“三級創新體系”,而聯想創投作為集團創新的第三級火箭,主要使命就是為聯想布局IT的未來。迄今為止,聯想創投已經投出近200家優秀科技企業,并與聯想在科技和客戶服務等方面建立了緊密的生態聯動,今天我們就有幸請到了來自聯想創投成員企業的4位專家,和大家分享他們對企業智能化轉型的理解和探索。首先有請數碼大方副總裁陳衛東來亮個劍,為我們介紹一下數碼大方的專長和優勢是什么?
陳衛東:數碼大方主要為離散制造業提供數字化和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目前已在該領域深耕近20年。基于自主可控的技術能力,我們可以圍繞行業客戶的產品,提供針對性的數字化設計和產品仿真技術,同時為企業的制造環節提供智能化轉型升級的解決方案。服務領域包括中國的國防軍工、裝備制造,電子電器、3C等領域。
陳蜀杰:一直聽說你們的標簽是“最專業”,現在大家最關注的就是中國又進行了各種航天實驗和升空,那么數碼大方做航空航天出身,會不會對工業的設計更要求精益求精?
陳衛東:對工業領域來說產品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無論是航天產品還是軍工產品,對技術都有極高的要求,涉及到多學科的設計和虛擬的數字化仿真技術,生產環節中還需要根據每一類產品的不同狀態和需求,針對性地定義生產工藝流程。近年來,我們在產品的數字化定義和仿真,以及生產工藝流程定義等領域也在持續推進相關技術的自主可控。
陳蜀杰:我們常說要產業報國,然而想要制造出好產品,首先要畫出它的藍圖,只有藍圖和設計方案的可靠,才能決定下一步生產的可靠。大家之所以能夠提供可靠、貼心的服務,本質是因為懂客戶,做toB的企業服務,最關鍵的就是從客戶出發,了解客戶的痛點。接下來,還請陳總分享一下,數碼大方在服務客戶的過程中,洞察到了客戶的哪些痛點,又提供了怎樣的解決方案?
陳衛東:從生產模式劃分,我們把離散制造業的客戶分為批量型生產和多品種小批量型生產兩類,不同的生產模式,痛點也不同。
批量型生產模式最關鍵的是品質,對這類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變革的首要目的,是通過智能設備、自動化生產線,及大數據和AI的檢驗分析,保障產品品質的穩定性和一致性。目前,在該領域我們與聯想數據智能集團合作,為聯想的計算機機箱、機殼的供應商提供了整體解決方案,將機箱采集的品控參數整合到生產系統中,以供聯想的品控部門進行實時檢查。
陳蜀杰:從您的案例來看,數碼大方雖然是工業設計軟件,但絕不僅僅是設計產品本身,還有流程和生產系統。
陳衛東:對,所謂生產系統包含人、機、料、法、環,其中產品是我們體系內的一部分。此外,多品種小批量型生產客戶,還涉及軌道交通設備、能源裝備等復雜產品,需要用到多學科的協同設計和仿真技術。
陳蜀杰:數碼大方在做航天服務的時候如何體現設計的專業性?
陳衛東:由于航天產品大多是單件生產模式,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工業軟件,以數字化手段定義產品的形狀、性能和參數。這里涉及到跨學科的設計、數字樣機的仿真和分析技術、以及工藝設計,只有經過這些設計流程,才能確保進入實際生產環節可以順利制成產品。因此,一個產品的設計不僅要圍繞產品本身,還要設計它的生產過程。
陳蜀杰:通過陳總的分享,我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設計”這個詞,設計絕不僅是想象中那樣簡單的,通過一個軟件就可以把產品設計出來,而是要從整個生產的方方面面去思考,針對一個產品進行整個生產環節全生命周期的設計,那么如果企業能夠更好的應用工業設計軟件,是不是可以在先發階段占據更好的優勢和精準性?
陳衛東:是的。企業的核心就是產品,想要提升產品競爭力,滿足客戶對性能和功能的需求,就需要數字化定義技術的加持。無論是數字化轉型還是智能化改造,核心都是打造產品的競爭力,而競爭力就包含高品質、低成本,以及客戶滿意度這幾個核心要素。
通過AI和智能技術
高效安全地管理企業數字資產
陳蜀杰:如果數碼大方的標簽是“最專業”,那么聯想云的標簽就是“最廣泛”,如果說飛鶴奶粉是最多媽媽的選擇,那么聯想云的協同辦公就是最多企業的選擇。接下來有請聯想云科技客戶成功副總裁張躍華帶大家了解一下聯想云。
張躍華:聯想云的主要使命是提升企業和組織的效能,包括整個業務的效能和IT的效能,目前我們在核心領域主要提供兩種服務,一種是圍繞企業內容的創造、協作和管理,另一種是簡化整個IT的基礎架構。伴隨中國企業核心技術的增長,幫助企業在核心數據資產的協同、生產的過程中,提高效率并實現安全的管理已經成為聯想云的重要使命。自2009年孵化至今,我們已經在整個業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見證了整個中國數字化轉型的過程。
目前,聯想云Filez企業網盤的市場份額全國第一,zDocs在線文檔全國排名第三,AIO超融合全國排名前五。
陳蜀杰:其實很多人都能感知到,搬家的時候我們需要大量整合的是實體資產,而換手機的時候則會發現還有很多數字資產需要整理和遷移,我們處在數字資產大爆炸的時代,人且不說,企業會有更多的數字資產需要高效、安全地進行管理,而聯想云就像是企業數字資產的大管家。
張躍華:對,下面我將圍繞Filez幫助客戶解決的一系列難點和問題進行分享。數字化、智能化的核心,首先就是核心數據的安全問題。如今企業擁有大量的核心數據資產,同時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一方面為了數據安全要增加安全測試;另一方面,由于業務需要必須提高響應效率。那我們如何幫助企業高效、安全的管理非結構化數據呢?
第一,通過AI的力量對企業非結構化數據進行自動的分級分類。核心文件保護是企業面臨的第一大問題,我們將文件進行分級分類后,會根據企業員工的屬性自動賦予他們不同的權限。比如,高級別員工可以查看的核心文件,分享給低級別員工后則會觸發關鍵策略,使文件無法被查看。
第二,幫助企業管理文件內容,保證安全的同時,提高協同生產效率。比如,為電商平臺提供在線平臺進行文件的共享、編輯、協作,提升從品牌設計到上架的整體效率。通過全生命周期的文件管理服務,還可以對文件提供多種安全策略,如僅閱讀權限和閱后即焚等功能,有效保護核心數據不被外泄。
此外,我們還會通過AI和智能技術將企業的非結構化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形成知識圖譜,并傳承下去,讓企業知識得到復用,幫助企業更方便的學習和查找。
以上就是我們從工具變革和決策變革兩方面,為企業數智化轉型提供的解決方案。工具變革可以幫助企業大幅提升整體效率,決策變革則可以通過知識的傳承幫助企業獲得大量的數據分析,并提供智能決策。
陳蜀杰:一個人的強不算強,一個團隊的強才是真正的強。聯想云就為企業提供了一個高效、安全的協同辦公解決方案,有效幫助企業提升組織的整體效能。
“RPA+AI”
重構人、系統、軟件機器人三元關系
陳蜀杰:如果說聯想云是一個智慧的大管家,那么弘璣則是聰明的“諸葛亮”,通過智能的數字工具和技術,幫助企業穿針引線,大大提升企業整體效率,下面有請弘璣Cyclone首席產品官賈巋為大家介紹一下。
賈巋:弘璣目前所處的是下一代的企業軟件賽道,即RPA行業。進入數字時代,企業里的人、各種各樣的IT系統、生產制造的OT系統等核心生產力和生產材料,都會以數字化的方式連接起來,而RPA行業的關注點正是人的技能如何被數字化。目前,弘璣的產品已經突破單一的自動化技術,并通過增強AI的技能平臺,具備了各種各樣的數據分析能力,甚至已經開始開發企業級的面向超級自動化的流程挖掘和智能決斷的超級自動化能力。
目前,弘璣在國內的RPA賽道處于一個絕對領先的地位。2021年,弘璣代表中國的RPA廠商進入Forrester Wave并被評為卓越表現者。近日,更憑借產品創新、技術服務及快速增長的全球市場表現入選Gartner魔力象限,獲得迄今為止中國廠商在RPA行業魔力象限的最佳位置,進入全球一線RPA廠商陣營。
陳蜀杰:可能有的軟件老板喜歡員工卻不喜歡,但我相信弘璣的產品會是一個從員工到中層管理者,再到老板都會喜歡的數字幫手。在員工的角度,它可以大大提升員工的效率。到了中層管理者,它又可以幫助推進流程。到了老板的角度,它又可以從全局觀幫助做很多分析和數據梳理,所以,以前大家都覺得軟件是一個工具,而伴隨軟件與AI的深度融合,軟件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工具,而是成為了一個“人”,甚至可以理解為一個很聰明的員工,以后公司的員工數都要“雙記”,要看企業有多少實實在在的員工,又有多少數字員工。未來,數字員工也會成為企業非常重要的生產力。接下來也請賈博士分享一下弘璣的行業洞察和案例。
賈巋:弘璣在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領域的切入點,是關注人的技能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在實際的項目中我們發現了幾個有意思的現象。
第一,現在的RPA已不再是幾年前的RPA,過去RPA主要負責一些發票、報銷、Office等桌面級任務的處理,而現在的RPA已經完全融入了業務流程的各個角度。目前,RPA行業正在走向一個快速發展、深入貼近各個業務場景的發展期。
第二,我們在RPA行業,也看到了企業對非結構化數據的管理需求,并通過“RPA+AI”的策略,讓人類的感知級的智能融入我們的核心技術中。我們認為,AI+自動化才能真正定義數字員工,可能現在它看起來還比較簡單,但伴隨AI和自動化技術的相互反哺和支持,未來的機器人一定會變得越來越智能。
第三,國內很多大企業客戶都有了建設RPA的平臺化和服務化的趨勢。今年上半年,越來越多的大B企業,在企業級甚至集團級的層面建設RPA數字員工平臺,開發速度甚至小范圍的超過了國外一些大B客戶對RPA的需求。
第四,越來越多的中小微企業客戶,甚至是個人客戶或微商等,也開始有了大量自動化的需求。弘璣在大企業和中小微企業這兩條線上都有非常清晰的產品布局,今年下半年我們會面向普通中小微企業發布一款產品,它會是以“RPA+AI”的遠程交付方式,將自動化服務釋放給更多普通用戶使用。我們認為,人的技能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能夠重新構建人與系統和軟件機器人的三元關系,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陳蜀杰:所以,未來無論是對于大企業、中小微企業,還是個人來說,數字化助理都會成為一個標配,一個必不可少的助手,如果沒有這樣的數字助手,就很有可能會落后于人。雖然數字機器人現在可能只有一歲的智慧,但憑借超強的學習能力,它可以迅速地成長十歲、二十歲,快速的實現幾何倍數的智慧的增長和積累。
賈巋:對,在RPA行業的發展里,數字員工正在以一個點、線、面的模式快速演進。幾年前,RPA技術還是一個點狀的、孤立的桌面級能力,近幾年若干個機器人連通起來,就可以完成一個極其復雜的端到端的業務的數字化。目前這種數字化能力正逐步擴展到面。伴隨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擴展蔓延,未來數字員工的智能化也將從一個簡單的數字化,變成智能化的產品生態。
陳蜀杰:延點成面,延面成立體,就會實現智慧的爆發。
打造智能連接新云網
夯實數字化轉型基礎
陳蜀杰:5G時代的到來,為企業服務領域帶來了很多的奇思妙想和重大變革,接下來有請聯想懂的通信副總經理倪曉林講一講懂的通信作為智慧連接都為行業做了哪些事情。
倪曉林:智能化的基礎是數字化,數字化的基礎是網聯化,懂的通信是一家專注于物聯網的智能連接的新型運營商。我們可以跨越不同的運營商、地域、設備、操作系統和行業,在一張網、一片云、一個平臺上進行自動連接和實時運營。
聯想懂的通信按照最新的軟件定義網絡的SDN架構,構建了一張適用于物聯網的新型智能連接管理平臺,目前主要服務于智能車聯行業和智能交互設備行業。此時此刻,路上大概有50萬輛車在使用懂的通信的智能連接服務,有近30萬個充電樁正連接在我們的平臺上進行實時運營。此外,懂的通信還服務了超過3500萬個智能連接設備,已經成為基礎運營商之外,最大的蜂窩智能連接物聯網平臺之一。
陳蜀杰:和傳統的大型運營商相比,懂的通信作為一個智能連接有哪些優勢?
倪曉林:準確來說,傳統運營商服務的客戶是個人,提供的是標準化和規范化的產品,而我們服務的是To B的客戶,包括物聯網行業。物聯網行業由于使用場景、生產流程和使用對象的不同,對于連接的需求也千差萬別,在用戶多樣化的需求和標準化、流程化的產品之間,懂的通信智能連接服務的需求和價值也很明顯。
第一,我們可以根據用戶不同的使用場景和生產環節,提供定制化和多樣式的個性化服務。
第二,我們可以通過內容分析儀、5G網絡切片等服務,使不同的數字內容傳輸在不同的通道里,全面提升企業的整體運營效率。
第三,伴隨國際國內雙循環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中國產品將走向世界,在中國制造全球使用的場景里,懂的通信可以在一張網、一片云、一個平臺上,幫助企業管理全球設備。
陳蜀杰:接下來就有請倪總通過實際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懂的通信為行業帶來了怎樣的智慧觸發。
倪曉林:服務客戶首先要懂得客戶,所以我們叫懂的通信,而“懂”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種know-how,在服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客戶主要有三個痛點。
第一,協同。新物種客戶,無論是企業自身的發展,還是產品、架構、技術,甚至整個平臺的發展都非常快,這就要求服務商能夠提供更高效、更貼近企業真實情況的服務和產品。于是我們按照SDN的網絡架構搭建物聯網的智能連接平臺,與CRM、ERP,以及TSP等車廠的子系統之間建立了更好的協同。
第二,復雜。我們的宗旨就是以客戶為中心,把復雜留給自己,把簡單交給客戶。這也需要團隊用以客戶為中心的心態,去調整產品的架構和研發。
第三,專業。網聯化和智能連接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試錯的機會非常小,這就要求服務商無論是在通信還是IT技術方面都必須非常專業,才能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幫助企業穩健轉型。
陳蜀杰:聽完各位的分享,我發現大家有兩個共同的特點:第一,根植于客戶;第二,面向未來,大家都非常了解客戶,并面向未來與客戶一起探索創新的道路。
如果把我們每個人都比作一顆星星,那么我們連接起來就會變成一個星座,如果聯想創投的被投企業們可以連接起來形成各種組合,就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加豐富、完善的解決方案。雖然論壇的時間是有限的,但從大家的具體案例里可以感受到,我們的被投企業都有著十八般武藝,如果我們把大家聚集起來協同合作,一定可以讓十八般武藝凝聚在一起綻放更大的實力,而這也正是聯想一直主張的——One Lenovo戰略,希望我們可以聯合近200家被投企業,擁抱更多生態合作伙伴,構建一個面向未來的Club,和我們的客戶朋友們一起,協同共贏,共同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