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農村有兩句俗語,一個是“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另一個是“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秋分一般在9月下旬前后,寒露一般在10月上旬左右。所以,大部分情況下,大部分地區選擇在9月底到10月初的這段時間播種冬小麥最合適。現在8月中下旬了,再過一個多月咱們農民也開始準備小麥的播種了!不過在小麥播種之前,咱們農民朋友一般都需要提前挑選和購買小麥播種的底肥,因為底肥選得好不好、用得對不對,這會直接影響著小麥在冬前和年后的實際長勢的。
最近就有一位農民朋友向農技小背簍詢問:在選購小麥底肥的時候,選擇氮磷鉀什么配比的肥料最合適,除此之外,小麥底肥使用復合肥和使用磷酸二銨哪種效果好?小麥底肥如何搭配使用更合理、如何使用小麥底肥效果會更好?
對于這位農民朋友詢問的這兩個關于小麥底肥的問題,估計大部分農民朋友都沒認真的考慮過,更沒有認真的對比過,今天農技小背簍就專門給大家解答這兩個問題,畢竟小麥播種前選對、用好底肥,我們才能確保小麥有個好長勢和高產量。
一、關于小麥底肥中的養分含量配比問題
1、小麥底肥中氮磷鉀三大元素一樣都不能少
不論大家播種小麥使用什么樣的底肥,都要確保底肥中有氮、有磷、有鉀,氮磷鉀三種元素缺少了任何一種,你家的小麥就一定長不好。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小麥生長過程中需求量最多的三種營養元素就是氮、磷、鉀,任何一種都不可缺少,只有三種元素都供應到位,才能確保小麥苗株從上到下平衡且健壯的生長。其中——
氮肥是小麥根、莖、葉的生長的動力來源,它是保證小麥苗株旺盛長勢的基礎營養元素,氮肥不足小麥就會生長無力、苗株矮小、葉黃葉薄葉窄,同時小麥缺少了氮肥在苗期的分蘗能力會變差、分蘗數量就會不足,從而造成小麥后期因為形成有效穗數不足而減產。一般來說,小麥在生長前期對氮肥的需求量是最多的。
磷肥是促進小麥根系生長發育的最主要的元素,在小麥生長中后期也能起到促進麥孕穗灌漿的作用,如果小麥底肥中磷肥量使用不足,那么小麥就會出現生根慢、新根少、根系不發達的問題,小麥根系要是長不好、不發達,那么麥苗就會入土不深、扎土不牢、水肥吸收能力變差,這樣一來,小麥在冬前就會容易出現出苗不齊不壯、長勢緩慢、苗弱葉黃、不抗旱不抗寒的問題。一般來說,小麥在苗期和拔節孕穗期對磷肥的需求量是最多的。
最后再說一說鉀肥。小麥在生長前期對鉀肥的需求量并不是很大,但在底肥中適量補充一些鉀肥,不僅能夠促使麥苗齊壯、葉片濃綠,同時能夠顯著增強小麥根系和莖稈的健壯度,除此之外,足量供應鉀肥還能增強小麥在抗寒、抗寒、抗病蟲害、抗倒伏等方面的能力,這對于促進小麥健壯生長和安全越冬不發生凍害是顯著效果的。一般來說,小麥在拔節孕穗灌漿期是需求鉀肥的高峰期,這時候應當重點補充鉀肥。
所以,小麥底肥要重點要施足施好氮、磷、鉀三大元素的肥料。俗話說的“氮長葉子,磷長根,鉀肥不足長柴火”就是這個道理。
2、小麥底肥中的氮、磷、鉀三大元素配比有講究
上面農技小背簍已經給大家說了,小麥底肥中的氮肥、磷肥、鉀肥任何一種都不能少。但是,因為小麥底肥中的養分主要是供應苗期生長的,所以我們在選擇底肥時根據麥苗生長需肥特性去合理搭配肥料中氮磷鉀的養分含量配比,這才是最有效、最高效的施肥方法,這樣的底肥才能在促進小麥生長方面發揮出最大的功能效果。
那么,小麥選擇氮磷鉀什么配比的肥料最合適呢?
小麥在苗期時,主要以生根、長莖葉為主,而氮肥的主要功能是促進莖葉生長,磷肥的主要功能促進根系生長,鉀肥的主要功能是促進莖稈健壯,小麥播種后到越冬前的這段時間,我們既要保證它的莖葉順利生長,但又不能讓它在冬前發生旺長而越冬時發生凍害,同時還要促使它更快更多的生根、長根,麥苗的根系長得快了、根系發達了,小麥出苗時才出苗又快又齊壯,根系水肥吸收能力強了麥苗長勢才健壯,這樣不僅能大幅增強麥苗的越冬抗寒能力,而且還能為年后小麥的快速分蘗和快速返青打下良好的基礎。一句話總結:氮肥多了容易發生旺長、越冬容易發生凍害,磷肥少了根系不發達、分蘗少、不抗旱不抗寒,鉀肥少了秸稈不健壯、抗病害能力差。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在小麥播種前購買底肥時,應當根據種植地肥力高低選擇適合配比的肥料,正常來說,高產田施底肥時應當以控氮、穩磷、增鉀為主,中產田施底肥時穩氮、增磷、穩鉀為主,低產田施底肥時應當以補氮、增磷、增鉀為主。凡是土壤肥沃、肥力較高的地塊選擇低氮/中氮、高磷、低鉀的肥料做底肥最合適,凡是土壤貧瘠、肥力較差的地塊選擇選擇中氮或高氮、高磷、低鉀的肥料做底肥最合適,而地力中等的普通地塊一般選擇平衡型通用的肥料做底肥就可以了,比如說含量的15-15-15或17-17-17這樣的。
如果你搞不清自家土地的狀況,那么農技小背簍建議大家選擇平衡通用型的肥料,或者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配方大體為15-15-15、17-17-17、20-18-10、17-18-5、15-22-8等這樣配方的肥料。需要注意的是,秸稈還田的地塊因為秸稈在土壤里腐爛的過程中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氮肥,所以,凡是秸稈還田的小麥種植地,在施底肥時都應當適當增加5-8公斤的氮肥,以免秸稈在腐爛分解過程中與麥苗生長時過度激烈競爭氮素而造成出現麥苗黃弱的問題。
二、關于小麥底肥使用復合肥和磷酸二銨(俗稱二銨)哪個好、如何確定肥料用量配比的問題?
有的農民朋友種小麥喜歡使用復合肥做底肥,也有的農民朋友種小麥習慣使用磷酸二銨做底肥。那么使用復合肥和使用磷酸二銨到底哪個好呢?在使用復合肥和磷酸二銨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每畝小麥使用多少復合肥和磷酸二銨比較合適呢?
農技小背簍下面再給大家說一下這方面的問題。
1、關于小麥底肥使用復合肥的問題
市面上的復合肥中一般都是含有氮磷鉀三種營養元素的,使用復合肥的好處就是簡單省事,只要復合肥的使用量充足了,就不需要再購買和搭配使用其他的肥料。但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市面上的復合肥類型和配比五花八門,比如說高氮高磷低鉀的復合肥、高氮低磷高鉀的復合肥、中氮高磷中鉀的復合肥等,所以咱們農民朋友在給小麥選擇底肥的時候,應當注意復合肥的含量和配比,復合肥的養分總含量一般在45%-54%之間,小麥底肥的使用量一般是一畝1袋(約80-100斤),養分含量低的復合肥可以適當多用點,養分含量高的復合肥可以適當少用點,除此之外,在購買小麥底肥的時候,一般選擇氮磷鉀含量配比一樣的平衡型復合肥或小麥測土配方專用肥,或者選擇中氮、高磷、低鉀的復合肥,除此之外,大家也可以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小麥底肥專用肥。
需要注意的是:①使用復合肥做小麥底肥時,如果你家是玉米秸稈還田的小麥種植地,那么底肥中一定要注意適當增加氮肥的用量,一般秸稈還田地的底肥中的氮肥不低于18公斤、磷肥不低于16公斤、鉀肥不低于5公斤;②選擇復合肥做底肥時,農技小背簍建議大家盡量選擇具有養分釋放慢、肥效期長的有緩控釋功能的復合肥,盡量避免選擇肥效快、肥效期短的速效性的復合肥。
相比于使用磷酸二銨,小麥底肥選擇使用復合肥雖然比較省工省時,但可能在買復合肥的時候要比購買磷酸二銨要稍微多花那么一點錢。
2、關于小麥底肥使用磷酸二銨(俗稱二銨)的問題
以目前來說,市面上常見的磷酸二銨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總養分含量為64%的磷酸二銨,其中含氮18%、含磷46%,另一種是總養分含量為57%的磷酸二銨,肥料中含氮15%、含磷42%。
由此可見,磷酸二銨肥料中,只含氮和磷兩種營養元素,并不含有鉀肥營養元素,而且磷酸二銨中的含氮量比較少、含磷量比較多。
因此,如果我們使用磷酸二銨做小麥底肥使用時,就不能僅用磷酸二銨這一種肥料做底肥,而且因為磷酸二銨中的氮營養含量低且不含有鉀營養,所以在使用磷酸二銨做底肥時(不用試,效果一定不好),不僅要再適當增加一些氮肥(如尿素)用量,而且還要額外的搭配一些鉀肥(如氯化鉀、硫酸鉀等)使用。
一般來說,如果不使用復合肥而是選擇磷酸二銨做小麥底肥,最科學、最穩妥的做法就是采取磷酸二銨+氯化鉀+尿素合理搭配的方法使用,這樣能夠確保小麥底肥給麥苗生長發育提供充足的養分。注意:因為小麥對氯不敏感,所以鉀肥建議使用價格更低的氯化鉀(省錢),不建議使用價格較高的硫酸鉀(多花錢),但如果你家的小麥地是鹽堿地,那么就應當選用硫酸鉀,而盡量避免使用氯化鉀。
在磷酸二銨+氯化鉀+尿素的整個小麥底肥配方使用量方面,正常情況下,中等肥力的普通小麥種植地可以按照每畝20-25公斤磷酸二銨+10-12公斤尿素+15-20公斤硫酸鉀的配方量使用,肥力高的地塊可以適當減少肥料用量,肥力差的地塊則應當適當增加肥料用量。
相比與使用復合肥,使用磷酸二銨+尿素+氯化鉀的底肥配方,我們自己可以自主靈活地調整氮磷鉀比例和用量,如果用量比例得當,不僅施肥效果會更好,而且也比直接購買成品復合肥更劃算,唯一缺點就是使用時需要三種肥料摻混著使用,相對比較麻煩一些。要想省事,大家可以直接購買含量配比固定的小麥底肥專用復合肥使用。
三、關于小麥底肥使用上需要注意的其他事項
不論是大家是選擇復合肥做小麥底肥,還是選擇磷酸二銨(+尿素+氯化鉀)配方做小麥底肥,如果你要想提高小麥底肥的使用效果,那么農技小背簍建議大家特別注意一下這幾個問題:
1、在小麥施底肥時,結合整地每畝施入足量的腐熟農家肥,每畝用量掌握在3000公斤左右,而且對于保肥保水性差、土壤黏性或沙性大、鹽堿酸化板結重的地塊,更應當在小麥播種前足量使用腐熟農家肥(或商品有機肥),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在使用農家肥或有機肥時每畝搭配施入1袋微生物菌肥效果會更好。
2、凡是采取玉米秸稈還田的小麥種植地,大家一定要記得在小麥底肥正常氮肥用量的基礎上,每畝多施入5-8公斤的氮肥,以防秸稈在土壤發酵腐熟過程中發生微生物大量消耗氮素與麥苗激烈競爭肥的情況,否則你家小麥出苗后可能會出現苗黃苗弱的問題。
如果是打算使用復合肥做底肥的農戶,可以使用40-50公斤的復合肥,再配施入一定量的有機肥一起使用,這樣可以提高肥效。
點擊上方“關注”農技小背簍 每日了解更多新鮮農業種植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