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Sub 1GHz無線通訊,我們之中有很多人都比較熟悉,如315MHz、433MHz、868MHz、915MHz等,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被使用到,例如一些遠程的儀表,無線魚塘,地下停車庫等等,大概十幾年前,還在從事醫療電子設備開發的時候,我對這方面的應用就十分著迷,在我看來,相比于基于2.4GHz通用頻段,Sub 1GHz在一些方面有著明顯的應用優勢。
我記得當時正在研發一款基于星型網絡的無線指夾血氧采集系統,用于歐洲和美國的一些小診所使用,基本的功能需求是將診所的幾個病人的數據采用無線方式傳輸到醫生的電腦上,電腦可以實時觀測到測試數據,同時也可以保存一段時間的測試記錄。
在接到這個設計任務之后,我首先開始在眾多的供應商里尋找方案,作為當時無線技術領域知名的企業TI自然是首選,它也是公司長期的合作供應商。TI推薦了很多無線產品,大多是基于2.4GHz頻段的芯片,提供的方案里充滿了大量的協議棧、多種功能軟件包、代碼庫,并且一些代碼庫只能在特定的處理器上完成功能移植,這給產品化帶來了很多不便,在我當時看來,有點殺雞用牛刀的感覺,其實我只需要用一顆簡單的無線芯片加上一種簡潔明了的通信模式去實現產品功能即可。
公司供應商資源多有很多好處,當得知項目背景之后,一大堆無線通信的廠家找到了我們,開始逐個兜售相關方案,也在那時我開始關注Sub 1GHz,在我看來基于Sub 1GHz芯片開發的最大優勢在于操作簡單,代碼空間和編譯環境都比較友好,沒有冗余的協議棧和硬件平臺限制,并且理論上在同等功率條件下,Sub 1GHz的傳輸距離及丟包率都遠超同類2.4GHz產品,在對ADI、silicon labs、TI等十多家廠家做綜合比較之后我最終選擇了silicon labs的方案,并且在之后的兩個月里完成了整個系統的產品化。
最近我也發現了國內的廠家開始在Sub 1GHz芯片方面逐步發力,很多廠家都推出了拳頭產品,性能甚至超過了國外一些大公司的同類產品,我也了解到目前隨著國外芯片的供貨吃緊和價格上漲,越來越多的客戶開始選擇國產品牌Sub 1GHz芯片,芯片需求量甚至超過了百KK級別,而國內一些廠家也做了針對性的產品設計,使芯片外部封裝完全兼容國外同型號品牌,這也加速了國產芯片占領市場的進度,我也在和一些國內芯片廠家對接,爭取在后面的無線項目中使用到國產的Sub 1GHz產品,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