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批由浙甌交建為其量身定制的高速公路“零部件”,將從位于洞頭大門島的交通城建工業化生產基地啟程,通過全陸路運輸和水陸聯運兩大方式,運送至金麗溫高速東延線施工現場,進行拼裝搭建
日前,金麗溫高速公路東延線大型構件運輸方案通過聯合審查,此次運輸橋梁預制構件共計3748個,包括預制立柱515根、預制蓋梁579段、預制T梁2654榀。屆時,這批由浙甌交建為其量身定制的高速公路“零部件”,將從位于洞頭大門島的交通城建工業化生產基地啟程,通過全陸路運輸和水陸聯運兩大方式,運送至金麗溫高速東延線施工現場,進行拼裝搭建。
浙江甌越交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于2017年11月,是溫州交發集團進軍建筑工業化領域的一大布局。生產基地位于洞頭大門島,占地352畝,分為營盤基廠區和仁前途廠區,其中營盤基廠區占地約140畝、仁前途廠區占地約212畝,主要產品涵蓋交通橋梁、房屋建筑、市政海綿城市和軌道交通等,年設計產能34.4萬立方。今年,浙甌交建被認定為我市首家“建筑工業化示范企業、示范基地”。
“‘雙碳’目標,既給建筑工業化提供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浙甌交建將擔當起溫州交通城建領域裝配化施工、綠色施工的倡導者和引領者,進一步優化和升級產業結構,努力推動溫州交通基礎設施的轉型升級和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浙甌交建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施工裝配化
引領工地綠色減排
說到建筑工地,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很多人大概會說,建筑材料隨意堆放、運輸車輛帶土上路,還有道路泥濘、塵土飛揚。
而在金麗溫高速東延線,你的看法將大大改觀——工地整潔干凈,少有揚塵、污水、建筑垃圾,這些,都是裝配式施工帶來的“驚喜”。
作為一條穿越甌海區、生態園、龍灣區、浙南產業集聚區等主城區的高速公路,金麗溫高速公路東延線在施工中需考慮如何最大限度減少給周邊居民、道路通行帶來的影響,而且其線位走向還決定了項目周邊土地稀缺,金麗溫東延線就無法如同其他高速公路一樣,在主線旁臨時借地建設預制場、攪拌站等配套設施,裝配式施工成為破解難題的一大出路。
什么是裝配式施工?簡單來說,就是將構件在工廠進行標準化批量預制后,運輸到施工現場進行拼裝,與其他構件可靠連接,最終建成完工。
“以立柱安裝為例,傳統立柱在施工現場澆筑,從綁扎鋼筋、立模板、拆模到養護最起碼要20天。采用裝配式施工,立柱就可以提前在預制場制作、養護,再運送至現場,30分鐘內即能完成安裝,而且各個構件的安裝可同步進行,施工效率明顯提高。”浙甌交建公司副總經理張小林說。
與此同時,裝配式施工采用流水線生產可從源頭上統一標準,保證構件品質;相比傳統現澆的臨時預制廠,工業化廠房生產,可節約生產用地近60%,并避免多次大面積土地開挖和復墾,減少對土地的破壞,而且無需臨時搭建預制場,還減少對周邊環境的揚塵和噪聲污染。
根據環評測算,采用傳統現澆方式生產預制構件1立方米會產生1.74KG各類粉塵和廢氣,而以工業化模式,生產1立方米構件產生的粉塵和廢氣大約為0.7KG,以此計算,東延線項目即可減少各類粉塵和廢氣排放249.6噸。
生產自動化
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8月20日上午,溫瑞大道南段快速路一期工程第3標段“首片”預制小箱梁順利完成吊裝。這一長30米、重約87.5噸的箱梁即來自于浙甌交建的“定制”,標志著我市城市快速路橋梁工程也步入裝配式建造時代。
施工中,浙甌交建還派出技術人員,全程跟蹤,重點加強小箱梁安裝的平面位置和曲線高程控制,確保橋梁工程整體線形順暢、尺寸精確。
事實上,綠色發展理念下,裝配式施工正悄然走進我們的生活,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記者了解到,國家重點工程——甌江北口大橋的1260榀節段梁、240塊橋面板也采取裝配式施工。
一根根立柱、一片片蓋梁是如何在工廠里制造出來的呢?批量化定制又是如何實現用料更省、效率更高的呢?日前,記者來到浙甌交建下屬的溫州交通城建工業化生產基地,一探究竟。
走進大門島營盤基廠區,看到的是現代化的生產車間,這里的一條制梁生產線吸引了我們的眼球。原材料進入流水線,經過多道機械化設備的“搗騰”,一塊塊統一規格、形狀的梁板便順利下線。
流水線生產帶來的好處還有很多——自動噴淋養護系統可收集雨水和回收養護用水,節省用水50%;混凝土攪拌在密封的環境下進行,并對初加工廢棄物全部回收再利用,可減少70%粉塵的產生;生產設備技術先進,噪音小,且有密閉罩,噪音污染可降低50%。另外,根據測算,與傳統預制方式相比,流水線生產還可節約模板、木材、用電以及人工等成本。
在仁前途廠區,我們看到了一條來自德國的全自動制磚生產線,占地約10000平方米(含堆場),年設計產能128萬平方米。與傳統制磚廠相比,相同產量下,可節約生產用地56%、減少近80%的人工投入。同時,生產線采用全封閉式廠房生產,基本實現廢水廢氣的零排放;每年還可回收廢棄混凝土10萬立方米,替代約20萬噸天然石料,實現直接經濟效益600多萬元。
另外,據測算,相較于傳統現澆的生產建設方式,溫州交通城建工業化生產基地每年可減少各類粉塵和廢氣排放357噸。
研發科技化
引領城市宜居美麗
不僅是更環保、更節能、更綠色,建筑工業化的發展,還在推動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和新工藝的廣泛運用,提升建筑產品的安全性、舒適性和耐久性。
作為一家科技型企業,浙甌交建堅持科技創新,不斷研發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比如,其研發的仿石混凝土路面磚應用于七都大橋北汊橋人行道,面積約4600平方米;濱江商務區海鮮夜市,面積約15000平方米。據介紹,仿石磚系列產品能代替花崗巖面磚及路緣石且性能更強,比普通透水磚產品強度更高、透水性能更好、使用周期更長。
比如,浙甌交建與溫州大學合作開展的關于《基于海水海砂的振動預壓成型小型預制塊研發》課題,以期通過海砂代替天然河砂,在改善原材料來源的同時,避免對天然河砂的過度開采。
還有,浙甌交建的混凝土試驗室正開展建筑廢棄物及廢礦石綜合利用課題,利用建設垃圾骨料,生產用于市政工程道路基層及溝槽回填的材料,可節省生石灰、水泥的用量。
研發實力帶來的是核心競爭力。近年來,浙甌交建主編了浙江省標《預制拼裝橋墩技術規程》及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公路橋梁混凝土構件工廠預制技術指南》,參編了《裝配式住宅建筑檢測技術標準》《預制混凝土建筑構件耐久性評價技術要求》等多項裝配式建筑行業標準,并取得25項專利,在建筑工業化領域逐漸叫響品牌。
浙甌交建科技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加快產業調整步伐,完善產業布局,形成以交通城建工業化基地為主,平陽、雙岙、徐岙三個預制廠為輔的“一基地、多工廠”協同生產的布局,全面助力溫州市政橋梁工程項目裝配化建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