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某汽車制造業合資企業生產管理,辦公室平均年齡36歲以上,我還是最小的,我能理解年輕小孩子不愿意進廠的原因:
一是時間限制,天天加班沒有個人時間,
二是工作環境相比于大部分職業較差(冬冷夏熱),
三是薪資上不加班很難拿到本市平均線收入,
不考慮保險啥的,完全可以去商場里面找份工作,體面且舒適。
真正找不到工人的原因有很多,
(一)經濟條件好了,父輩吃得苦下一代不想再吃了。
準確來說是年輕人不好招,主要的原因是家庭經濟條件好了,以前打工的的工資比家里幾個月掙得都多,壓力也就很大,不干也得干。現在,對于相當一部分(劃重點)家庭來說,年輕人掙的錢夠自己花就行,家里也不差那一點,所以很多人就寧愿選擇自由、輕松一點的工作,哪怕工資比較低。
有個211出來的大學生不想搞CAD,回家鄉高速公路服務中心麥當勞打工,他覺得挺好,我把這事說給家里人聽,他們覺得CAD畫圖比麥當勞打工強,有發展前途和知識含量,所以無論在哪打工,都會遭人鄙夷,現在規定中考50%的門檻線,以前那些家長由著孩子放棄學業,初中畢業早早進入社會,現在這批孩子成為家長,見識夠了社會的苦,自然不想讓下一代再進工廠,流水線打工,又累又沒錢還沒面子,職校也是稀巴爛,進去就學壞的刻板印象沒那么好消除,畢業以后的工作薪水也比不上本科大學研究生,所以大家都雞娃,都不想“奉獻”“吃苦”。路漫漫啊
(二)工廠給的待遇低了
你給的待遇低,其實你想說的是招奴隸吧。你看卷煙廠一線招工,人大北大研究生都搶破頭,特斯拉也是制造企業,一線工人待遇不低于12萬,而且家人都享有全額醫保。還有很多的央企,外企都不愁招不到人。想想為什么?
特斯拉不招派遣工,合同性質是直簽正式工,基本工資是5341,加上加班費、倒班津貼、季度年度績效獎金,普工稅前能拿到11-12萬/年。
這個工資算不上頂薪,因為國內很多的工廠,只要你全年無休拼命干,一年也能拿到10來萬。
關鍵他不講道理的地方是以下三條:
第一,五險一金之外,他還加一個補充公積金icon(5%)。
第二,有一個擴充商業醫療保險,社保內醫療費用100%報銷,覆蓋員工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這個“一人上班全家醫保”,確實有點狠。
第三,加班禁止超過36h/月,福利政策考慮得很到位,比如,120條免費班車線路,覆蓋了整個上海市。
我見識過最小家子氣的老板是開個空調都舍不得。天氣熱開了空調。下班前一個小時左右就來關空調了。
你指望這樣的企業老板讓利給員工?不從員工身上剝層皮就很不錯了。說起這些小老板,真的真的是一言難盡。
(三)制造業利潤低,鍋里沒有東西碗里更不會有
制造業這塊,尤其是低端制造業
沒準你還真的不能說老板扣,至少說做工業的老板能掙到多少錢,16年開始,大批廠子就吊在枯榮線上了。
千萬年產值的廠,利潤只有幾十萬。遇到原材料價格波動,匯率波動直接洗白的也不少。還不如買房甚至存銀行吃利息。
錢去哪了?地租,金融鐵騎,稅收,還有各種花里胡哨。
為什么工資漲不上去,因為沒利潤,并且工人是工業資本家唯一干得過的。在那幾個面前,屁都不是。
為什么監管部門不嚴格執行。廢話,要是嚴格執行大批廠子直接破產。其它幾個也不好搞。就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再苦苦工人了。
和實業沾邊的,無論是工人,還是工程師,甚至是工業老板,都呵呵。
所以要產業升級啊,沒有中高端制造業,怎么有產品競爭力,產品沒有競爭力怎么提高價格,價格上不去怎么有高利潤,高工資。然而產業升級可不是一句話的事,需要大把錢,人才,科技,時間……好難
如果都能讓些利給員工,藍領工人這一職業必能重拾信心,民富國強,實現共同富裕的宏偉目標,又怎么可能還招不到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