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日是第15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活動主題為“三減+三健,健康新動力”。“三減三健”作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筑牢健康的基石,那么什么是“三減三健”呢?三減:即減油、減鹽、減糖。三健:即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
減油——科學烹飪遠離“油膩”生活
南京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心血管病科主任邢俊武介紹說,一般來說,每人每天油的攝入量需控制在25~30克。一些烹飪過程中的小改變也能對健康有大用處。比如,把全家每天應該食用的烹調油倒入控油壺,炒菜用油均從控油壺中取用,可以控制每天食用油量。做完菜后把菜鍋斜放兩三分鐘,讓菜里的油流出來,然后再裝盤。比如把煎炒雞蛋改成蒸雞蛋,調味可以滴幾滴香油。把紅燒魚換成清蒸魚,不但少油,口感更細膩。
從烹飪的方式來看,煎炸應該用較耐熱的棕櫚油、豬油等。炒菜應用耐熱性較好的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精煉橄欖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做湯、涼拌用耐熱性差的亞麻籽油、紫蘇籽油、核桃油、未精煉的初榨橄欖油等。
減鹽——營養(yǎng)成分巧看含鹽量
南京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心血管病科主任邢俊武介紹說,食鹽攝入過多也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之一。成年人每人每天攝入食鹽不宜超過6克。
需要注意的是,不僅是烹調時的食鹽,還包括了所有食材中的鹽以及調味料、輔料中含的鹽。生活中常用到的調味料,如生抽、老抽、蠔油、雞精、豆瓣醬等都含有大量鹽。購買的食品鹽分一定不能忽略。包裝食品中,鹽分以鈉的形式在營養(yǎng)成分表中表示,一般1克鈉≈2.5克鹽。如果覺得口味不好,不妨加胡椒、辣椒、蒜泥等來調味。
減糖——教您識別健康的“甜蜜”陷阱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糖攝入量控制在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
南京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糖尿病專病門診張永文主任中醫(yī)師提醒,一些無糖飲料里會添加代糖,如阿斯巴甜、甜菊糖、木糖醇、麥芽糖醇等,喝起來口感發(fā)甜,但是這種代糖只能短暫地欺騙大腦,當大腦發(fā)現(xiàn)后,反而會增加對真糖的渴望。
健康口腔——“8020”全身健康
南京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口腔科主任周俊波介紹說,口腔健康問題關系全身健康,想要健康生活要注意從“口”開始。為了控制牙菌斑,保持口腔衛(wèi)生與預防口臭,成人至少每天刷牙兩次。但是,很多人雖然次數(shù)達到了,卻因為刷牙時間太短、方法不對等而沒有達到清潔效果。每次刷牙時間最好在2-3分鐘,但是很多人刷牙往往只有45秒左右。最好的刷牙方法是“畫圓圈”而不是“拉大鋸”。刷牙水應以溫水為宜,能避免刺激,減少牙髓炎癥的發(fā)生。
健康體重——每天快走半小時
體重是評價人體營養(yǎng)和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吃和動是保持健康體重的關鍵。各個年齡段人群都應該堅持天天運動、維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體重,體重過低和過高均易增加疾病的發(fā)生風險。特別是體重過高,更是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南京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針灸科肥胖癥門診主治中醫(yī)師臧平提醒,行走的速度要根據自身的體能狀態(tài),每天快走半小時至40分鐘,走到“細汗微出”,強度以感覺呼吸、心跳有點加快,微微有點出汗為宜。
健康骨骼——40歲前多運動看好你的骨質“銀行”
南京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骨科副主任醫(yī)師王睿介紹說,對年輕人來說,足量的運動可以獲得更高的骨量儲備,并能有效避免年老后骨量丟失速度過快。雖然老年人運動起不到增加骨密度的作用,但可以減緩受力部位骨量的流失。儲存骨本、減緩骨質流失,要從年輕時做起,40歲前要開始多運動。但是,并非所有的運動都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人體90%的維生素D是依靠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后,通過自身皮膚合成的。而它們可以促進鈣在人體中的吸收,從而起到強壯骨骼的效果。如果陽光比較強,紫外線會對皮膚造成一定傷害,因此曬太陽最好避開正午。選擇早上10點前、下午4點后的陽臺或空曠場所最佳。春秋季每天堅持曬太陽20-30分鐘、夏季每天曬太陽5-10分鐘、冬季每天曬太陽30-60分鐘。
通訊員 楊璞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蔡蘊琦
校對 盛媛媛
來源:紫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