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報見習記者 崔鵬志
小眾化、開發團隊規模小、非商業化是“獨立游戲”的特征,相對于商業價值已被驗明的主流游戲,獨立游戲往往需要更長的時間“證明自己”。但是,也正因如此,這些不受商業資本限制、出自于熱愛與靈光的獨立游戲往往更能成為驚艷的經典作品。
8月20日,游戲科學GameScience團隊開發的國產3A動作RPG(角色扮演)游戲《黑神話:悟空》正式公布全新的12分鐘實機演示。數據顯示,該視頻在B站兩小時內即突破300萬播放量,并迅速躍居B站全站排行榜榜首,登上知乎、微博熱搜榜,而在Youtube上,該條視頻一天內全球播放量超1000萬次。
火熱的播放數據背后是國產獨立游戲的崛起大潮,這些年,有不少曾被稱贊為“國產獨立游戲之光”游戲作品,值得我們銘記。
《艾希》:探尋世界真相
《艾希》是一款由幻刃網絡工作室開發,心動網絡發行的2D橫板格斗游戲,PC端發布于2016年11月。在游戲中,玩家需要扮演一名叫做“ICEY”的機器人姑娘,跟隨旁白的指示,通過戰斗、發現,發掘游戲世界的一層層真相。
作為一款體量小、制作精美、售價親民的國產獨立游戲,《艾希》或許是最早被玩家譽為“神作”的作品之一。在發布的一年內,其獲得的游戲方面的獎項便有8個之多,在尚未正式發布前,《艾希》即入選IGF中國展示作品,獲得IndiePlay最佳技術獎。
如果以動作游戲的評價標準來評判這款游戲,只能算差強人意。盡管基本關卡、BOSS戰都通過戰斗系統完成,但作為動作游戲的《艾希》的技能樹十分單一,只有閃避、重擊等幾項簡單操作,另外,在這款游戲中,敵人的種類也相當單薄,在難度上的設定上也沒有循序漸進。
那么《艾希》的魅力究竟何在?不得不提“meta游戲”的概念,meta游戲即元游戲,通過為游戲玩家“打破第四堵墻”的做法,讓虛構人物與玩家進行交互。《艾希》就是一款少見的meta游戲,你可以扮演的不僅是“艾希”,還可以扮演“你自己”。
在游戲中,“旁白”幾乎成為一個獨立的角色,玩家是否跟隨它的指示行動是可以選擇的,這也成為玩家、艾希、旁白對于游戲走向的“博弈”。隨著游戲的進行,玩家將開始走近這款游戲真正的內核,思考“何為游戲”“何為真相”等富有哲學性的問題。
此外,《艾希》成功的另一大因素在于,它通過十分碎片化、大量隱喻的劇情設定,展現了賽博朋克風格與克蘇魯神話、圣經等故事背景的完美融合。對于不少國人玩家來說,《艾希》或許是克蘇魯神話內容的初次啟蒙,而在無數的支線任務中,游戲玩家之間的梗諸如“喜加一”“白金神作”等不斷出現,也令資深玩家會心一笑。
目前,《艾希》已登錄PC、安卓、iOS、PS4、NS等全平臺,Steam商店售價為38元。
《太吾繪卷》:漫游武俠江湖
《太吾繪卷》是一款由螺舟工作室自主開發及發行的以神話、武俠為題材的SPRG角色扮演游戲,PC端發布于2018年9月。
在游戲中,玩家需要扮演神秘的“太吾氏傳人”,投身于動蕩不定的江湖之中,憑借自身善、惡、中庸等不同的處世立場,遭遇截然不同的命運。在冒險元素上,玩家不僅可以造訪世界各地各大門派,學習武林功法,亦可與人物結拜兄弟,或埋下血海深仇。在生產經營方面,玩家還可興建村莊,經營各類產業,生兒育女傳遞“太吾”血脈,直至游戲中所謂的太吾氏“宿敵”的到來。
《太吾繪卷》發布于Steam平臺,首周即達到三十萬銷量,其在銷售上的出色表現讓國內游戲開發者們為之一振,或許是國產獨立游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對于熟悉武俠題材的游戲玩家來說,《太吾繪卷》或許是國產武俠游戲中的“異類”,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游戲模式。最值得稱道的游戲亮點在于,《太吾繪卷》成功整合了許多不同類型的游戲玩法,使得其玩法機制擁有了豐滿的血肉,難以通過幾句話來定義。
一個最為貼近游戲的評價或許是“活的江湖”,在《太吾繪卷》中,每次生成的太吾世界都是全新的地圖、NPC(非玩家角色)及敵人,具有豐富的Roguelike(角色扮演游戲的一個子類)要素。
此外,在游戲中,除去主線的經營、冒險兩大玩法機制,不乏一些小游戲玩法,例如與少林方丈“斗蟋蟀”。《太吾繪卷》中的每個NPC皆擁有完整的身世和命運,會變老、生病、壽終正寢,而玩家可以選擇是否進入他們的人生,在輪回轉世的下一世,玩家甚至可以試著尋找上一世的戀人。
目前,《太吾繪卷》只登陸了PC端,在Steam商店售價為68元。
《戴森球計劃》:打造科幻未來
《戴森球計劃》由重慶柚子貓游戲工作室開發,由Gamera Game發行,是一款太空背景的模擬策略游戲,于今年1月發布搶先體驗版。
“戴森球”是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種理論,指的是直徑2億公里不等,用來包裹恒星開采恒星能源的人造天體——一個利用恒星做動力源的天然的核聚變反應堆。
自提出以來,“戴森球”一直是一個令科幻迷熱衷的話題,“戴森球”真的可以實現嗎?在《戴森球計劃》中,玩家作為該計劃的一名工程師,在太陽的能源支持已經飽和,人類需要去往其他星系,通過“戴森球”的方式,建設星際間的物流網絡,打造一個龐大的跨星系帝國。
《戴森球計劃》融合了探索、冒險、生產經營、沙盒建造等諸多元素,高科技未來的背景賦予了它獨特的科幻美感。游戲中,每張隨機生成的“星圖”,都是獨一無二的,宇宙生態包括中子星、白矮星、紅巨星甚至黑洞。在建造上,最基本的零件都可進行自主定制,從微觀到宏觀,具有球形地表等“戴森球”特色。在美術風格及畫面上,《戴森球計劃》亦處在沙盒類游戲的前列,IGN中國曾給出“令人吃驚的畫面表現力”的評價。
值得一提的是,發售當天,《戴森球計劃》在一小時內即登上Steam國區、全球熱銷榜,發布四天銷量即超過20萬份,曾以96%的好評率力壓《賽博朋克:2077》等大作,而這一切成功只來自于重慶柚子貓這家團隊僅有5人的小型工作室。
目前,《戴森球計劃》僅登陸PC端,Steam商店售價為70元。
《黑神話:悟空》:等待西游已久
讓我們回到《黑神話:悟空》,這款由游戲科學公司開發的3D角色扮演游戲或許將成為國內首款殿堂級3A大作。在游戲中,世界以“西游記”為背景,“悟空”為主線劇情,向世界還原東方魔幻世界的真貌。
盡管發售日期未定,開發尚未完成,但《黑神話:悟空》可講的故事并不少,相當值得關注。
首先,這款游戲的前身是其制作人“尤卡”率領團隊在2008年開發的網游《斗戰神》。2012年,《斗戰神》曾創下99.7%激活率以及90%用戶滿意度的國產網游巔峰成績,而在激烈的網游市場中,也曾達到公測首日最多60萬人在線的現象級數據。這款由騰訊主導的網游最終因過高的開發成本,和難以讓玩家“氪金”的機制而慘淡收場,至今仍是部分資深玩家的“白月光”。
其次,《黑神話:悟空》基于虛幻引擎5開發,或許是除EPIC官方之外,全球首部當前流出的虛幻5開發游戲。在虛幻5、英偉達光追、DLSS特效的加持下,《黑神話:悟空》的游戲圖像達到了“毫發畢現”的程度,其PV真實程度如同現實拍攝一般。
最后,《黑神話:悟空》團隊曾被騰訊、阿里、網易爭搶投資,最終接受騰訊入股5%,并得到“完全不干涉游戲團隊”的承諾,可見游戲團隊成員在和資本的博弈上具有清醒的認知。
兩年兩度流出實機演示PV,《黑神話:悟空》負載著國內游戲玩家太多期望,對于它的未來,近日游戲科學CEO馮驥在知乎的回答頗為恰當:“視頻集錦,莫要輕信。蒙君垂目,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