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消費電子終端不支持低軌衛星通信,隨著終端功能上新,行業迎來催化。若終端設備開啟相關軟件lisence,則在基礎電信網絡無覆蓋、軌道衛星通信可用的情況下,可以使用衛星通信。據海外SpaceX公司披露,其所屬Starlink項目計劃完成 4.2萬顆衛星系統組網,已有在軌衛星1700顆左右,部分衛星建在距離地面300公里左右的軌道。過往由于受限產業生態,尚無消費電子終端產品支持衛星通信,若此次終端配置落地,在滿足政策合規的前提下,有望加速衛星通信產業鏈條的成熟。
國內衛星通信需求和供給均高速發展,衛星互聯開啟成長。當前,衛星通信作為6G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除可以解決偏遠地區等苛刻環境下的問題,在海洋、沙漠等特種場景需求剛性;從小衛星發射層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科技委秘書長在2020年9月表示未來5-10年,我國商業小衛星的發射需求超 4000顆。布局衛星互聯網企業不僅有專業空間運營公司,還包括運營商、通信設備商、飛機制造商和其他領域巨頭。其重要意義在于對未來網絡架構搭建和空天資源的合理利用,國內已充分認識到衛星頻率、軌道資源的巨大戰略價值,并由國資委在2021年5月1日新成立中國衛星網絡集團這一央企,目的是立足國家戰略全局、順應科技產業變革,做好頂層設計和資源整合,確保系統安全穩定、自主可控。
產業鏈逐步完善,各環節有望規模落地。衛星互聯網產業鏈條主要分為衛星制造、發射服務、地面設備及終端制造、運營與服務四大環節。節奏上衛星制造和發射首先落地,其次是地面設備制造,最后是衛星服務。如若終端具備衛星通信功能,考慮頻段等規劃地面網絡建設需相應提速以匹配規模應用。
投資建議:從產業格局看,火箭載星發射門檻較高,技術積累周期長,格局比較集中,一級投資市場較為活躍;衛星制造企業多,能在某一些細分領域具有成本優勢和技術門檻的公司將充分享受賽道紅利;地面設備制造和運營服務目前標準化程度不高但是未來成長可期。所以應該關注衛星制造配套產業鏈投資機會。推薦公司為和而泰,受益公司為中國衛通、中國衛星、海格通信、康拓紅外、亞光科技、華力創通等。
消費電子終端功能裝配不及預期,國內組網規模和節奏或不及預期,用戶滲透及業務拓展或不及預期。
本文源自金融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