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1日電 (付玉梅)時隔五年,銀隆新能源終于被格力電器收入麾下。8月31日,格力電器公告稱,通過司法拍賣公開競拍方式競得銀隆新能源3.36億股股份,銀隆新能源將成為其控股子公司。
2016年8月,董明珠也曾計劃通過格力電器以130億元收購銀隆新能源100%的股權,但被股東大會否決了。而后,董明珠只能以個人名義投資10億元進駐銀隆新能源,持股17.46%成為第二股東。如今這筆買賣終于落錘,而格力和董明珠的“造車夢”能否實現?
18億元拿下控股權
據格力電器公告,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21年8月30日10時-2021年8月31日10時公開拍賣珠海市銀隆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珠海厚銘投資有限公司、珠海紅愷軟件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銀隆新能源部分股權。
最終,格力電器以約18.28億元的價格競得銀隆新能源3.36億股股份,公司董事長董明珠與其簽訂了附生效條件的表決權委托協議,董明珠將其持有的銀隆新能源1.93億股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委托公司行使。
此次交易完成后,格力電器將合計控制銀隆新能源5.29億股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占銀隆新能源總股本的47.93%,銀隆新能源將成為格力電器的控股子公司。
由于董明珠擔任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同時持有銀隆新能源股份,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相關規定,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董明珠“未完成的夢”
事實上,格力電器此前就曾試圖收購銀隆新能源,但以落敗告終。此次可以說是“再續前緣”。早在2016年4月,格力電器就發布公告稱正在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交易標的為銀隆新能源;同年8月,格力電器正式公布收購方案,擬向銀隆新能源的全體股東發行股份,收購他們持有的銀隆新能源合計100%股權,收購價格大約在130億元。
彼時的收購進程并不順利,受到外界諸多質疑,深圳證券交易所還發出了重組問詢函。但最大的阻力來自于股東。媒體報道稱,在股東大會上,格力電器多數中小股東都對這個收購方案投了反對票,公司內部沒有達成一致意見。反對原因之一是收購的估值過高。董明珠還因此在股東大會中發怒。
而僅在1個月后,董明珠聯合萬達、京東和中集集團等,共同為銀隆新能源增資30億元。其中,董明珠還以個人名義投資銀隆新能源10億元,占股17.46%,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梢哉f,董明珠對銀隆新能源青睞有加,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對銀隆新能源的看好。
但2018年,銀隆新能源屢次被曝出工廠停工、被供應商拉橫幅討債等消息。11月,銀隆新能源聲稱,大股東魏銀倉及原總裁孫國華等通過關聯交易侵占公司利益,涉及金額超過10億元。隨后事件不斷發酵,董明珠也與珠海銀隆原控股股東及管理層產生分歧,一度對簿公堂。
格力電器在公告中稱,因銀隆新能源大股東涉嫌侵占公司利益等違法行為導致的公司治理問題,銀隆新能源融資受限,產能未能完全釋放,近兩年出現虧損。
公告顯示,2020年,銀隆新能源的總營收為43.25億元,凈利潤虧損6.88億元;2021年1-7月,總營收為10.58億元,凈利潤虧損7.63億元,超過去年一整年的虧損總額。同時,截至7月31日,銀隆新能源的負債總額高達227.3億元。今年上半年,格力電器的歸母凈利潤僅94.57億元。
天眼查還顯示,日前銀隆新增一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2.4億元。今年以來,銀隆累計有6件被執行人案件。
意在何處?
五年已過,格力電器終于將銀隆新能源收入麾下。一名融資人士告訴中新經緯客戶端,此次收購金額只有十幾個億,所以本次交易無需股東會通過,只要董事會通過就可以。格力電器也表示,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但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本次交易無須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
但是,董明珠為何執著于銀隆新能源?對于收購原因,格力電器在公告中表示,是為響應國家“雙碳”目標、落實“立足家電行業,穩步拓展多元化新興業務”發展思路的重要舉措。
另外,格力電器稱此次交易雙方能收獲協同效應,格力電器能在公司治理、市場拓展、研發協同、供應鏈管理等領域多維度賦能標的公司,提高其產能利用率和產品競爭力。
另一方面,銀隆新能源也能憑借其在納米級鈦酸鋰技術及現有鋰電池方面的產能,推動格力電器儲能相關的電器產品、新能源等板塊的應用,全面加速現有多元化業務發展,并提高格力電器汽車工業產品在電機、控制器等汽車核心零部件行業的市場份額。
官網顯示,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集鈦酸鋰電池核心材料、電池、電機電控、充電設備、智能儲能系統、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銷售以及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為一體的集團,旗下擁有廣通汽車、奧鈦儲能兩大品牌,總部位于珠海。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向中新經緯客戶端分析稱,對于格力來說,需要多元化的業務來分散風險,抓住行業機遇,利用多元化亦可以培養生態。而另一方面,當前新能源汽車領域依然在行業爆發期,并購銀隆是格力最快介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方式。況且,格力對銀隆新能源內部架構和情況更加熟悉,并購風險較小。
盤和林進一步指出,銀隆新能源具備技術,鈦酸鋰負極技術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夠在現實中適配多個應用場景。但是,其在當前鈦酸鋰負極推動商業化進度較慢。格力還需以自身渠道、技術、管理能力為銀隆補齊短板,幫助其將技術落地,實現商用和規模化。
業內普遍認為,“鈦酸鋰”只是一項小眾技術,還有待市場進一步檢驗。更何況,銀隆新能源目前接連虧損的經營現狀,或更難以“自身之力”推進商用化進程。對于未來的發展方向及應對措施,中新經緯客戶端聯系銀隆新能源方面,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而格力方面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格力電器將成為銀隆新能源控股股東,將通過理順治理結構,在公司治理、市場拓展、研發協同、供應鏈管理等領域多維度賦能銀隆新能源,提高其產能利用率和產品競爭力。但未來能否順利實現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敬請投資者關注銀隆新能源的經營風險。(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