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設為26攝氏度隱藏著怎樣的低碳密碼?廢棄口罩如何處理才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怎樣持續有效救助社區里的流浪貓狗?青少年的綠色消費意識如何培養……8月27日舉行的浦東新區第二屆青少年生態環保公益設計大賽決賽上,浦東新區的青少年們提出了對環保低碳生活的研究和思考。
據了解,本次大賽自5月啟動報名,歷時三個月,分初賽、復賽、決賽三個階段,采取線上加線下方式推進。決賽現場,從50份方案中脫穎而出的十組團隊,進行了精彩生動的現場展示。
“在一開始,地球仍純潔;充滿生機,遍地美麗又和諧……”由劉若語、何楠、李雨凡、曹智琳等四名女孩組成的RANK小隊,以歌曲、漫畫、短視頻等形式,喚醒青少年的綠色消費意識。
隊長劉若語告訴發文人,小隊成員關注到身邊有不少同齡人存在過度消費的情況,產生的資源浪費和包裝廢棄物問題突出,“很不低碳環保。”于是,成員決定設計一份針對青少年綠色消費的公益設計方案。
小隊成員們查閱資料、設計調查問卷,隨后頂著酷暑深入商圈、社區,面向12-15歲的青少年,開展了為期5天的街頭訪談,還在線上發放問卷調查,共收集到有效問卷631份。結合問卷調查結果,小隊成員們發揮特長,改編了歌曲、制作了短視頻,用同齡人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廣綠色消費的理念。
進入決賽的十個團隊,圍繞各自挑選的環保公益主題,包括食物浪費問題對環境的影響、一次性塑料制品對環境的危害、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對原生生態的威脅等,憑借認真的調研學習,制定出一份份細致、可行的公益方案,推動綠色低碳生活。
這些聚焦生活實際、題材各異、表現形式多樣的設計方案讓擔任大賽評委的浦東環保公益大使黃泓翔直呼眼前一亮。“公益不是單純地有愛心去做好事就行了,而是要了解方式方法,讓公益行動得到更多人的關注,發揮更好效果。通過一個個方案,我看到了孩子們的成長。”他說。
活動舉辦方、浦東新區環境事務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希望通過本次大賽向青少年傳播前沿公益理念,傳授專業公益技能,以國際視野與人類情懷,成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守護者、生態文明的建設者。
“在全國節能宣傳周之際,我們也希望讓孩子們了解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自己的行動引導更多市民關注環保、增強環保意識,讓全社會形成綠色低碳生活的新時尚。”她說。
欄目主編 張琪
責任編輯 劉婉鑫
圖片來源 浦東新區環境事務管理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