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西商界(haixishangjie)
作者|A Dolphin
提到鞋服企業,外有耐克,內有安踏。然而還有一家,她雖然不是眾人皆知,但她卻與耐克、安踏都頗有淵源。
那就是世界最大運動鞋及休閑鞋制造商——寶成集團。她為耐克、阿迪達斯等50多家國際知名品牌設計制造及生產運動鞋,也是當初安踏學習的對象。
近日,寶成國際集團發布最新年中業績報告,其上半年合并營收1357.92億元新臺幣、年增10.5%,稅后凈利99.7億元新臺幣、年增14.11倍,創下同期歷史新高。對于業績的上漲,寶成解釋稱,是旗下裕元鞋類制造業務營收的增長及認列南山人壽轉投資收益72.43億元進帳所致。
從上世紀70年代的小制鞋廠到如今成為全球最大,每年生產超過1.7億雙運動鞋,寶成走過了輝煌又波折的52年。
世界最大制鞋廠的誕生
寶成的誕生,源自蔡裕元。他的祖籍是福建漳州,后在臺灣一小鎮經營著“大甲鞋帽”生意。誰也想不到,這小本生意后來能成為世界巨頭。
1969年,18歲的蔡其瑞從父親蔡裕元手中接管了家族制鞋生意。恰逢當時,臺灣塑膠業興起,敏銳的蔡其瑞趁此將制鞋和塑料結合,成立“寶成工業”,主營塑料拖鞋。
因有著農村廉價的勞動力,加上塑料制品的流行,寶成很快就成為臺灣的 “拖鞋大王”。
在臺灣登頂后,寶成的發展勢如破竹。1978年,蔡其瑞成功拿到了阿迪達斯與匡威這兩個運動品牌的訂單,開始從拖鞋廠商轉型給國際運動大品做代工生產。
或許是在代工的過程中,發現了設計的利潤空間,寶成決定轉型為代工設計制造(ODM)。轉型之后,寶成又成功拿下全球第一體育品牌耐克的訂單,發展速度就像搭上了“火箭”。
1986年,臺灣制鞋業達到巔峰。此時的臺灣,除了寶成,還涌現出豐泰、盛昌、鈺齊和清祿等四家代工企業,被稱之為“臺灣五大制鞋巨頭”。臺灣的市場肉眼可見不足以他們發展。恰逢此時,我國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向了海的這邊。
臺灣五大制鞋巨頭紛紛借此機會走進大陸。寶成選擇去東莞辦廠,豐泰在莆田扎了根,鈺齊奔向泉州,這也為后來這三地的鞋業發展埋下了種子。
1988年,寶成的“大陸第一條生產線”落地,蔡其瑞以父之名命名,成立了“裕元工業”,專注制鞋業務。1990年,已經在大陸多地布局的寶成集團在臺灣成功上市。不久后,剛成立4年的裕元工業就在香港成功掛牌上市。
雙雙上市,給了寶成充足的資金支持。作為寶成的子公司,裕元工業發展迅猛,成為了東莞最大的加工企業,鞋廠有十多萬工人。有人比喻,每天上下班的場景堪比春運現場。
就在裕元上市之際,裕元成立了特許經營品牌業務,在我國分銷Converse產品,也就是后來的“寶勝國際”。經過多年來的拓展擴張,寶勝現已成為我國最大的運動服飾產品零售商之一。
能制鞋,有國際品牌客戶,還有自己的分銷商,寶成愈加壯大。到了2003年,寶成在全球鞋業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15%。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晉江在臺商的影響下,鞋業迅猛發展,安踏新任掌舵人丁世忠為擺脫國際大牌的陰影,親自前往廣東東莞,去裕元鞋廠門口蹲點挖人,最終用3倍薪資成功“撬墻角”,就連特步當時的生產總監也是出自裕元。可以說,當時的臺商,為大陸鞋業制造商輸送了諸多成熟性人才。
當你站得足夠高,來找你合作的也就越多。寶成的訂單不斷加碼,業務不斷擴大。2004年,寶成工業決定轉型成控股公司。公司所有制鞋業務納入子公司納入裕元工業旗下,寶成作為母公司則又開拓房地產、電子等業務。
2007年,裕元鞋廠年產值已達數十億美元。寶成成為世界最大制鞋廠,蔡其瑞也被稱之為“鞋王”,更是郭臺銘頻繁登門學習的對象。
二代公主鐵腕上任
沒有多少成功,是能一帆風順的。2008年,對寶成而言就是一個分水嶺。
金融危機的爆發,讓做進出口業務的大型鞋廠遭受重創,鞋廠倒閉或外遷,廣東制鞋企業直接沒落。
雖然最后寶成平穩渡過這場劫難,但大陸勞動力成本上漲,用料上漲,讓在東莞的裕元日漸艱難,凈利潤逐年下滑。裕元不得不選擇將工廠轉移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
2012年,蔡其瑞的長女蔡佩君成為集團CEO,正式接管寶成的經營大權。蔡佩君一上任就像碧桂園楊惠妍杯酒釋兵權一樣,換掉了跟隨蔡其瑞創業的老成員,還直接砍掉大陸51條生產線。雷厲風行的做法,被外界稱為“鐵血公主”。
二代接班的挑戰接踵而至。2014年,裕元鞋廠爆發史上最大“丑聞”。因社保等糾紛,裕元鞋廠發生大規模停工,上百名員工聚集抗議。裕元最終以增加社保繳納平息了事端。不過這也讓裕元對成本的把控更為上心。
此后,寶成的制鞋廠開始大規模退出我國,但以分銷經營為主的“寶勝”卻在大陸扎根發展,門店如雨后春筍。
2018年里,寶成集團實現營收2933.16億新臺幣,實現凈利潤146.8億新臺幣,其收入規模遠超同行。不過,細究寶成近年來的業績可以發現,寶成正陷入一個“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有業內人士分析,寶成凈利潤下降的一大原因就在于驟增的有息負債。寶成集團解釋,借貸是為了改善集團的資本架構,以及寶勝增加銀行借貸做營運資金運用。
可諷刺的是,寶成的現金流實際上十分充裕,并沒有到需要借款的地步。有媒體猜測,借款或許與寶成此前欲將裕元工業和寶勝私有化有關。即寶成可能想通過借款獲得資金來私有化裕元、寶勝,令其雙雙退市。
實際上,在蔡佩君眼里,寶成不應該只是制鞋的,應該發展成上下游一體的運動服務集團。她希望寶成的制鞋和零售業務能平分秋色,甚至夢想寶勝比裕元大很多。或許,這也是她想將裕元、寶勝私有化的原因之一,方便她將三家上市公司進行資產架構重組。
不過最后,寶成的私有化算盤終是落空。而這一舉動也給投資者敲了警鐘,兩家企業隨后股價相應下跌。
結語
私有化失敗對于寶成而言只是一個插曲,2021年的疫情風波才是其遇到的最大難關。
疫情導致寶成在我國及東南亞地區的工廠全部關閉,供應鏈受阻,且部分地區的實體零售業務也幾乎完全停擺。為渡過困境,寶成不得不關店,甚至裁員、減薪。
數據顯示,2021年是蔡佩君上任以來,首次虧損。2021年第一季度,寶成營業創近六年來新低,利潤下滑六成。
2021年,我國疫情防控成效顯著,消費欲望回歸。使得第一季度財報表現亮眼。雖然寶成對其制造業務之需求抱持審慎樂觀態度,但事實上,并不容樂觀。
目前,東南亞地區疫情再次蔓延,寶成在東南亞地區的工廠難免再受影響。其次,我國國潮的消費熱度正在上漲,以耐克為代表的國際品牌銷量在我國開始下滑,而國際品牌作為寶成最大的客戶,也必然對寶成產生一定的影響。
如何減少疫情影響,以及是否開拓新的市場是寶成需要思考的問題。一家強勁的公司,除了她能走在同行前面,還需要在困境前擁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作為世界制鞋龍頭,相信其有能力面對這一個又一個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