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南方地區、東南亞地區和澳大利亞等地區,都可以看到一種分布很廣的植物——尖帽草,這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外形來看,和路邊的野草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
只不過,這種從未在我國北方地區出現過的尖帽草,最近卻出現了北京,要知道,這可是我國北方地區第一次出現這種南方植物,這究竟是好是壞?
北京首次發現“尖帽草”
根據報道,在北京密云區,研究者們在進行野生植物調查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一種十分罕見的南方植物,也就是上文中我們提到過的尖帽草。
要知道,即使是在《北京植物志》中,也不曾對這種植物進行過記載,這也意味著,她從未在北京出現過。
雖然尖帽草的出現,這意味著北京的植物多樣性,又隨之增加了,可是,一些研究者卻認為,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尖帽草的出現,可能與地球的異常氣候有關,有觀點認為,伴隨著地球的不斷升溫,未來我國北方地區,也將進入到溫暖濕潤的氣候之中,如今看來,就有可能是真的。
我國北方將變成溫暖地區?
說起來,在我國境內最宜居的地區,就是中原地區以及東南沿海地區,我國的北方地區,特別是我國東北地區,因為冬天實在是太寒冷了,一些地方甚至會達到零下30-40攝氏度的低溫,自然,對于很多人來說,因為無法忍受漫長的冬天,是不會選擇去我國東北地區居住的。
不過,最近幾年,我國東北地區的冬天,也變得短暫了起來,而且也開始變得沒有那么寒冷。在過去,一般十一過后,我國北方地區就開始轉冷,一直到第二年的清明節過后,才算是冬天真正結束。
算下來,在地球溫室效應情況還沒有這么嚴重的時候,一年中至少有4-6個月的時間,我國北方地區,特別是東北地區,都會是冬天。
可是,如今即使是我國東北地區,拿我國的遼寧省來說,一般都是從每年的11月底,甚至是從12月初開始,才會漸漸轉冷,達到了零下的氣溫,之后又會在2月份的時候,伴隨著立春的到來,就會開始升溫了。
比方說,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我國北方多地的氣溫,就已經達到了20攝氏度以上,很多人也都是提前就穿上了短袖,這些都意味著,我國北方正在逐漸變暖,而且這種情況是持續性的。
所以,未來我國北方地區會變成溫暖濕潤的地區,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畢竟在地球的演化過程中,也曾經出現過全球都是溫暖濕潤的時期,即使是如今被冰雪覆蓋的南北極地區,也曾經是植物繁茂的宜居帶。
因此,尖帽草出現在北京的情況,未來或許會更加明顯,而且有可能會不斷北遷,那么,假設未來我國北方地區,或者是整個地球的寒冷帶,都變成了溫暖濕潤的地區,這對于人類來說,又是好是壞呢?
地球變暖是好是壞?
顯然,這個問題的答案大家心中都有數,全球變暖一定不是一件好事,否則,科學家們也不能這么擔憂,每天都在監測著地球氣候的變化情況。
上文中我們說過,在地球演化過程中,南北極也曾經是宜居帶,那個時候,南北極也和如今的熱帶地區一樣,擁有雨林、沼澤,氣候溫暖濕潤,動植物資源繁茂。
顯然,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今的冰川也都不會存在,自然,如果未來地球真的氣候發生巨變,任何地區,都再也沒有鮮明的四季之分,那么,對于人類來說,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意味著人類再也沒有退路。
因為當全球冰川都徹底融化,全球海平面會上升60米以上,這是什么概念呢?基本上,地球上的陸地都會被大規模淹沒,即使剩下了一些陸地,這些陸地也無法讓人類在上面延續自己的文明。
當然,在那之前,或者說最快的情況下,本世紀末之前,地球上的一些地區,就有可能會伴隨著海平面的不斷上升而沉入海底了。
所以,看起來好像是南方的植物出現在了北方,眼前來看,似乎是我國北方的冬天不會再那么寒冷了,但是從地球的演化,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角度來說,倒是希望我國北方地區的冬天,可以長一點、冷一點,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讓人類擁有更多的時間來“治愈地球”,你認為我們能做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