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復旦女孩高中資料堆8米書山,那些沒考上的孩子呢?
喬志峰
考上復旦女孩高中資料堆8米書山,父親為女兒拍照留念。
山東臨沂,一17歲女孩高中畢業后,將自己3年的學習資料,在家中堆成了“書山”進行合照,書籍累計高度達8米,總重量約280多斤。父親張先生說,還有一半的學習資料送給了老師和同學。目前,熱愛醫學的她已被復旦大學醫學院錄取。(8月25日大米Video)
我也是經歷過高考的人,當時也沒少買學習資料、做各種各樣的模擬題。可看到女孩這堆積如山的學習資料,我還是忍不住心頭一顫——這也太多了吧?并且,這還只是一半,如果再加一倍,場面肯定更震撼。
書山、題海,恐怕只有這兩個人們耳熟能詳的詞兒,才能多少形容此情此景之一二。由此可以想見,在三年高中期間,女孩付出了多少艱苦和汗水。
書山,是要靠眼睛一個字、一個數字、一個字母、一個標點符號一個不拉地全部看過一遍的;題海,是要靠手中的筆一筆一劃一題不拉全部做完的。更何況,這還不是機械重復的體力勞動,與之相伴的是大腦的高速運轉,后者無疑會耗費更大、更多的心神。
有時候真的難以想象,孩子們孱弱的肩頭,如何扛得住這般高高的書山?孩子們尚未完全成熟的心智,怎樣承受住了來自身體和精神的雙重重壓?
父親為女兒拍照留念,當然主要是出于欣慰和驕傲,女兒很努力、很爭氣,考上了全國最好的名牌大學之一。但我將心比心,推測他的心中(至少是潛意識中),也會生出幾分對女兒的心疼和后怕——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拼搏,女兒付出的實在太多太多,幸虧她挺住了,沒有中途放棄,也沒有被壓力壓垮出什么意外狀況。
這位女孩,當然是值得欽佩的,也是有資格獲得祝福的。但她那“高聳入云”的書山,卻是一個非常生動也非常典型的社會符號,背后折射出的是那個困擾國人很多年的老問題——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狀況雖然有所緩解,考大學的難度比以前大大降低了,可應試教育依然強勢,“一考定終身”依然是常態。無數莘莘學子繼續被“高考指揮棒”所牽引、控制,在青春年少的年紀便失去了很多成長的快樂,甚至是健康、自尊、獨立思考能力等更寶貴的東西,將大好年華消耗在了書山上、題海中。
這位女孩更是幸運的,她的付出沒有白費,她成了高考的贏家。此次的高考勝利,還會為她今后的人生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讓她的起點超越了大多數同齡人。
可跟她一樣努力了、奮斗過,卻沒有考上名牌大學的同學以及其他更多的考生呢?他們或黯然神傷,或只能自我開解、自我安慰。現實是殘酷的,僅僅因為一場考試的原因,他們遭遇了社會的第一次“分層”,如果沒有特別的機遇,他們或許一步慢、步步慢,注定要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經受更多的艱苦。
而那些高考失利的孩子,他們每個人的背后,又何嘗不是跟“復旦女孩”一樣,有著艱辛的付出和汗水?他們的書山,一點不比女孩矮;他們的題海,一點不比女孩淺。
在現有條件之下,高考是選拔人才的最優途徑,是很多人改變命運的主要通道,至少實現了分數面前人人平等。但我們還是期待:讓素質教育多一點、應試教育少一點,給高考減負、給孩子們減負,讓他們的書山低一點、題海淺一點,讓他們少一點壓力,多一點與年齡相稱的歡樂。同時,更要給年輕人創造更多的上升通道,不要只有高考這“華山一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