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油田古龍頁巖油勘探取得了重大戰略性突破,新增石油預測地質儲量12.68億噸。
這已經是我國今年內第三次探勘到超10億噸級的石油儲量,在今年6月份時,發現了兩個儲量超10億噸級的大油田,她們分別是慶城油田,位于我國鄂爾多斯盆地。
富滿油田,位于我國塔里木盆地,新發現了10億噸級超深油氣區。
今年內發現了3個超10億噸級的石油儲量,固然值得我們開心,但是在開心的同時,也不免有些疑問,不是明明說“石油會枯竭”嗎,為什么現如今石油越采越多?上個世紀時,西方國家鼓吹的“石油枯竭論”到底靠不靠譜?
石油枯竭論
首先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石油枯竭論到底靠不靠譜?
在上個世紀50年代時,物理學家馬里恩·金·哈伯特繪制了一張表,這張表就是“全球石油的年產量表”。
他根據自己的認識,判斷地球上的石油總有一天會開采殆盡。其中石油開采量會先隨著人類開采技術水平的提升而增高,但之后就會因為石油儲量越來越少,而導致開采量也越來越少,直到枯竭。
根據他的預測,1966年到1972年左右石油就會達到峰值,1972年后,石油開采量會遞減。
這張表發表后,其實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接下來幾年全球石油開采量與這張表格驚人的擬合,因此人們將該理論奉為經典,并開始認為“石油真的會枯竭”。
但令人意外的是,1972年之后,石油開采量并沒有像預期那樣下跌,反而不斷上升,一直到現在石油產量還在上升。
其實,石油是地球碳循環的一種,而碳又是地球上儲量較多的一種物質,我們人體中就含有大量的碳,這些碳未來就可能會變成石油。
也就是說,只要地球上碳循環還在繼續,石油就不會枯竭。只是對于人類來說,并不是所有的石油都可以開采,一些開采難度較高,開采成本遠超石油售價的油田就不會被開采,比如:全球原油的平均采收率只有33%,也就是說,有大量的石油因為成本太高而沒有采收。
石油為何會越采越多?
實際上,探明油田的儲量越來越多,說明我們的勘測技術越來越高。比如:塔里木盆地發現的10億噸級的油氣田,是迄今為止全球發現的埋藏最深的,同時也是規模最大的碳酸鹽巖揮發性油藏。
而油田埋藏地越深,對探測技術的要求也越高。在過去,全球勘測技術水平較低,只能探測到淺層油田,比如:中東地區的油田埋藏較淺,甚至插根吸管都能自己向外冒石油。
但是埋藏較淺的石油畢竟是少數,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的探測技術也在不斷提升,能夠尋找到的超深層石油也越來越多。
不僅如此,原來我們所探測和開采的石油,主要是液體石油,而現如今頁巖油也在探測范圍之列,今年我國探測到的3個10億噸級的石油儲量中,有兩個都屬于頁巖油。
頁巖油是指埋藏深度超過300米的頁巖層多類有機物的統稱,包括石油烴、瀝青和尚未轉化的有機質。
除此之外,很多油田的關停并不是因為油田沒油了,而是油田采收率太低,全球原油的平均采收率只有33%,而每提高一個點的采收率,在全球石油儲量不變的情況下,就能夠多采50多億噸石油。
現如今,全球都在攻堅采收率的問題,都在想方設法提高采收率,以提高石油開采量,這其中我國大慶油田做得就非常好,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60%,和國外同類油田相比,采收率高出27%,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探測技術水平提升,頁巖油的探測與開采,以及油田采收率的提升,都會使得石油越采越多。
大量石油被發現,油價會降低嗎?
雖然我國接連發現3個10億噸級的石油儲量,但對我國的油價影響并不大。首先是因為這些油田的開采成本較高,尤其是頁巖油,需要低溫干餾才行。
其次,這些油田每年的開采量并不大,以塔里木盆地所發現的油田為例,預計每年原油產量在200萬噸左右,鄂爾多斯所發現的頁巖油每年產量預計在300萬噸左右。
而我國每年需要進口5億多噸左右的原油,所以新發現的這些油田無法擺脫我國對國外原油的依賴。
不過,石油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一旦世界局勢不穩,國外有可能通過石油來卡我們脖子,而我們擁有自己的油田,就可以避免被國外卡脖子。
#大慶新增石油預測地質儲量12.68億噸##石油##大慶油田發現預測地質儲量12.68億噸頁巖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