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接近尾聲,就在大眾以為市場行情會以平穩運行進入9月之際,化纖市場卻是話題不斷、熱鬧紛呈。
消息稱:主流聚酯工廠繼續實施第二輪減產計劃
由于聚酯利潤低位、庫存走高,聚酯工廠承壓下,部分聚酯企業陸續開始減產。據了解,國內主流聚酯工廠桐昆、新鳳鳴、恒逸、天圣均計劃減產20%附近,合計減產規模約400萬噸,恢復時間待定。同時其他聚酯部分企業也陸續公布減產計劃,目前涉及停車、減產產能在453.6萬噸,而近日據悉,目前聚酯工廠滌綸長絲部分品種依舊處在虧損狀態,主流聚酯工廠繼續實施第二輪減產計劃。
原油大起大落玩心跳,聚酯原料“變臉”
不僅僅是聚酯產能扎堆檢修成為熱門話題,國際油價也開啟了大起大落的“心跳”行情。
近日,國際原油市場就開啟了“過山車”行情,大玩“心跳”。油價呈現暴漲暴跌走勢,頻率明顯加速、幅度明顯加大,如外國油價從近72美元/桶的偏高位置起步,一路下行,跌破68、65美元兩道重要阻力位,一度下行至64.6美元/桶,刷新了3個月新低,之后兩日又瘋狂反彈,油價反彈至70美元以上位置。
在國際油價如此暴漲暴跌的影響下,PTA、乙二醇等聚酯原料也上演了一出“變臉”的好戲。兩者漲跌幅度近5%。然而相比PTA和乙二醇,近期整個聚酯產業鏈都處于一個下跌的走勢,本月期間經歷4次規模性的讓利促銷。而從利潤來看,下游聚酯在經歷持續降價促銷下,利潤也已經變差,整個市場彌漫著一種低沉的氛圍。
而油價,作為化工品的源頭,暴跌后的暴漲是否將在聚酯市場再次掀起波瀾?
油價上漲,近日部分聚酯廠家放出漲價風聲:隨著聚酯再度檢修,將可能會出現小部分品種供應上緊平衡,接下來將會降低促銷放量模式,建議織造企業趁著促銷買原料,然后貿易商因為看見上游原料漲價下達訂單,一波行情就這樣產生了。
的確,聚酯產能迎來扎堆檢修,導致聚酯行業開工率大幅回落。聚酯市場整體負荷下降,這也就意味著市場供應必然減少,從供應面上對滌絲行情產生了提振動力。
然而,面對可能的漲價,織造企業會買賬嗎?市場價格是行情最直接的體現,從近階段市場對比不難發現,國際油價頻繁波動,雖然對于聚酯原料PTA、MEG仍有一定的成本面影響,但是間接傳導至聚酯面而言影響力明顯減弱。對于聚酯市場來說,決定性因素仍是供需情況。
從今年的市場看,無論化纖廠還是織造廠都是產能持續增加,而面料需求卻是明顯不振且看不到增加的跡象,在這個時候忽然間貿易商成了寶貝,因為正是這樣的游擊大軍在上半年囤積了大量的原料、面料。在如今訂單不足的情況下,手握大量坯布的貿易商,是立馬拋貨狠殺面料價格,還是等旺季以后直接面對更加低迷的市場?如此又有幾多勝算?先不說你勝算如何,恐怕先要思考未來又如何面對高漲的房租、持續增加的資金成本?況且已經有不少貿易商在干這樣的事了。
原料漲漲跌跌雖說是常事,可能今天跌了,明天又會漲了,那如今下游的織造老板他們又是怎么看的呢?
可以說,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在原料上面,“買漲不買跌”的老經驗已經過時了。以前“買漲不買跌”的經驗為什么奏效,一是因為織造企業手中有錢,二是因為市場能夠為漲上去的原料買單,布價能夠跟著原料價格一起漲上去。這樣聚酯原料價格和產銷直接才會形成一種正反饋,簡單來說就是“越漲越買,越買越漲”,織造老板雖然口頭上會有抱怨,但實際上只要布能一直賣出去,也是有利可圖的。
但是在如今的行情下,一來織造企業手里也沒什么錢,二來市場上庫存那么多,布價格一下子也漲不上去,沒有人“接盤”。用布老板的話來說,現在這個行情,決定坯布價格的是市場需求,跟原料價格關系不大。既然如此,那原料大部分依舊會是剛需性購買。在對自身周轉資金以及防止原料價格波動造成損失的考量下,對于采購之事顯得頗為謹慎,原料采購多是小量囤貨占據主導,缺乏大批量采購舉措;因此對于原料需求步伐明顯趨緩,使得滌綸長絲需求面未來將繼續受到壓制。而不出所料,接下來,隨著原料大漲大跌、聚酯裝置減產,恰逢傳統旺季的到來,化纖織造市場短期的波動或更加劇烈!
(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知識產權,化纖邦盡量標注每篇文章的來源,若不愿轉載或侵權,請通知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