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清明節有祭掃墳墓的習俗,表達對已故之人的懷念
本文為世界各地的紀念性建筑
看看她們哪些最清明吧!
Ureddplassen紀念碑
Ureddplassen坐落于險峻的山峰下,面朝開闊的海景,是觀賞北極光和極晝的絕佳場所。1987年6月18日,國王Olav五世在此立碑以紀念挪威海軍潛艇Uredd。該潛艇于1943年2月執行任務時觸礁,不幸沉落。潛艇上42名水手無人生還。1985年,該潛艇的殘骸于105米以下的Fugl?yv?r東南部發現。次年3月,該失事潛艇被定義為戰事犧牲。
2017年,位于國道Fv17上的臨時休憩場所在迫切的要求下開始了全面整修工程。原場地的雕塑被賦予了新的底座,而新建的混凝土房子公共衛生間,通過立面的玻璃設計,為夜晚帶去柔和的燈光。位于停車場前側的階梯廣場上,散布著大理石座椅。朝向濱海的階梯鋪開如古羅馬劇院般的觀景效果。天氣晴朗時,羅弗敦群島的絕美景色會在遠處若隱若現。
Mount Herzl 紀念堂
Mount Herzl 紀念堂位于以色列耶路撒冷,是一個獨特的紀念場所。為了紀念所有陣亡的士兵,設計中包含了他們名字。這是和平時期的期翼希望的工程。項目雖然臨近耶路撒冷繁忙的街道,但被設計成了一個平靜的圣經式的場景,整個空間孤隱而靜謐。項目主體空間通過挖掘山體而形成,成為了個人和集體紀念活動的親密空間。在紀念堂上方,山體被重新建造成曲線的地形,用耶路撒冷的石頭制造。一個用磚制成的好似波動著的漏斗形的開口將挖掘而成的紀念堂的頂部打開,直向天際。她不規則的渦旋形狀充斥著不斷變化的自然光。在屋頂的上端,間隔的石板允許氣流和自然通風。
Bunurong紀念公園墓地
有沒有可能墓地不僅僅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她是不是可以跨越傳統狹隘的觀念,成為一個所有人共享的現代社區公園?Bunurong紀念公園正是這樣的公園。澳派景觀設計工作室ASPECT Studios和BVN Architects、南部都市公墓信托(SMCT)合作,為澳大利亞打造了一個全新的公墓模范。
Bunurong紀念公園建于1995年,于2016年4月正式開放,開幕儀式由總理Daniel Andrews主持,當地原住民也參加了儀式。整個項目占地近100公頃,是南部都市公墓信托最新的墓地項目。Bunurong紀念公園是一個將澳大利亞特色和現代氣息相結合的公園,以美麗的景觀、湖景、水景為特色。南部都市公墓信托不僅僅是希望打造一個紀念公園,更是一個可供人們休息、交流的社區公園。
Memento墓地紀念碑
這是位于比利時Borgloon中央墓地的雕塑紀念藝術品“Memento”,她靜立在景觀坡地之上,迎接與自己邂逅的人們。白色的紀念品有著光滑的外幣和馬賽克般的陶瓷內壁。狹窄的入口里面是一個圓形的小尺度空間,這里與外界和天空有著微妙的聯系,給予到訪者不同往常的感悟。一天之中,光影在這里流動,也使得凸起的內壁瓷磚塊形成不同的機理感。透過縫隙,可以看見墓地的景觀,以及日落時分的夕陽慢慢消失在山坡之后。
胡慧姍紀念館
胡慧姍紀念館位于安仁建川博物館聚落“512地震館”旁的一片小樹林中,是為在512地震中死難的都江堰聚源中學普通女生胡慧姍而建。紀念館采用救災帳篷為原型,面積,體量,形態均近似于帳篷,外部紅磚鋪地,墻面采用民間最常用的抹灰砂漿,內部為女孩生前喜歡的粉紅色,墻面布滿女孩短促一生的遺物。從一個圓形天窗撒進光線,使這個小小空間純潔而嬌艷—-這個紀念館,是為了一個普通的女孩, 也是為了所有的普通生命—-對普通生命的珍視是民族復興的基礎。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2007年,在“我國建筑學會”主辦的“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國際競賽中,袁野、李久太、南旭組成的設計團隊所提交的方案——“紀念之路”在來自17個國家的276套方案中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并被唐山市政府選定為實施方案。該公園于2008年9月建成,現已成為唐山市乃至全國最為重要的災難主題紀念性人文景觀之一。
唐山地震遺址公園的設計充分體現出“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關愛、對科學的探索、對歷史的追憶”這一宗旨。通過極為簡潔的設計手法,營造出具有強烈紀念性的空間環境,忠實記錄這場災難和逝去的24萬生命,告慰死難者,供后人以憑吊與反思,也給生者以生活的勇氣和希望。紀念過去,面向未來。
戈爾丹萊德勒紀念館
NFO建筑事務所與雕塑家Petar Bari?i?合作的戈爾丹萊德勒紀念館日前已在克羅地亞的科斯塔伊尼察市?ukur山上對外開放。該紀念館是為了紀念1991年8月10日在此被狙擊手結束生命的戈爾丹萊德勒。
面對著烏納河谷壯麗景色的紀念館是建筑與雕塑的融合體。其造型為一個純粹的圓環,人們通過一條鋪在草坪上的混凝土石板彎路到達,地面上的每一塊混凝土石板都刻有戈爾丹萊德勒年度紀事,直至最后一塊空空如也--這是戈爾丹萊德勒死去的那一年。圓環中的玻璃被彈孔穿透,這象征著狙擊手射向戈爾丹萊德勒的子彈。此種表達方式讓人們直面事件的真相。同時這個完美的不銹鋼圓環也意味著24年間風景如舊的大地上的生活具有連續性。從河對岸看,這件作品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陽光反射板。
本文轉自《CA當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