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
縣內造紙業歷史悠久。據文家紙坊村文氏家譜記載:“明天順年間(1457~1464),文氏兄弟三人從河流店小文家遷此立村,以造紙謀生,故名文家紙坊”。與文家紙坊毗鄰的張家、韓家、田家和潘家等村相繼開業,隨后均冠以紙坊稱謂。民國時期,造紙業集中于翟王莊、穆家、勾家、門家等村莊,以桑皮作原料制作毛頭紙。另有草紙坊、火絨子紙坊。1946年在文廟內設造紙廠,生產桑皮紙,補充書報用紙之不足。1958年始籌建較大規模的造紙廠。后因設備陳舊,技術落后,原料不足而停產,傳統造紙作坊也因銷路不暢先后停業。
印刷
1946年縣城印刷業由私營黎明書店獨家經營,設有手搖印刷機一臺,腳踏印刷機3臺,承印帳簿、學生作業本等,1948年停業。1952年私營新記文具印刷社、明記印刷社先后開業,設備簡陋,只能加工承印表冊、文簿。1955年春,成立陽信縣印刷社(集體所有制單位),至1956年縣印刷社職工發展到24名,設有園盤印刷機3臺、石印機1臺,用石印、鉛印兩種工藝印刷。1958年6月轉為國營《陽信大眾》報社印刷廠,以印報為主要業務。時有腳踏印刷機6臺,8開印刷機2臺,手搖鑄字機1臺,是年12月并入無棣縣印刷廠。1961年10月,陽信無棣分縣后,遷回陽信城,定名陽信縣印刷廠。1964年n月,由國營企業轉為集體企業,增添四開印刷機2臺、園盤印刷機2臺、對開印刷機2臺、割刀式裁紙機1臺。1983年又增置了13T402彩色印刷機、燙金機、磨刀機、裁紙機、4開印刷機、自動鑄字機各1臺。能夠承攬包裝裝潢、食品、餐具、酒類等各種彩色圖案印刷品。1985年,產值達32.7萬元,實現利稅10萬元。
——節選自《陽信縣志(1840—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