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聽立平老師講過一個故事,一個傳統文化的女學員,看到她的丈夫比較痛苦,這個女學員的閨蜜會按摩,她就帶她的閨蜜給自己的丈夫按摩,不久她的閨蜜和自己的丈夫好上了。這個女學員哭天搶地,認為不學傳統文化發生這樣的事情就忍了,怎么學了傳統文化自己出于對丈夫的好心怎么還能發生這樣的事情。立平老師批評了這個女學員,我當時還覺得立平老師過分。現在知道了“智者不立于危墻之下”。立平老師讓這個女學員反省自己也是應該的啊。在這個女學員的起心動念里把學圣賢文化當成了求神拜佛,保佑自己家庭平安吉祥。這個念頭還是有所求,而不是慮心誠地的相信、理解和踐行圣賢的標準。反省到這些的時候其實自己也嚇了一跳,以前自己也有求神拜佛的念頭。
我曾看過一部經典電影《可可西里的美麗傳說》,以前我把那個美麗的女人的遭遇理解為沒有了丈夫和父親的保護,才被哪些小人惡人欺負。讀了圣賢經典之后才知道“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我想到了我的奶奶,老家的茅草房爺爺要改善,奶奶堅決不讓,每次回老家的時候一定戴個假發和老家的婦女一樣挽個髻,把我奶奶的媽媽的大禁衣服和大腰褲子穿上,把皮鞋變成布鞋。所以我的奶奶才能扛過文化大革命。
還有兩個電影日本的《被遺棄的松子的一生》和 韓國的《金錢之味》。那個松子單純、漂亮,有美麗的歌喉,大學畢業后到一個學校教書,帶著學生們去郊游,在小船上唱起了動聽的歌曲,一個學生處于對松子的愛慕,偷了學校的錢打算送給松子。還沒等買送給松子,被盜的事情學校知道了,學校冤枉了松子,松子被從學校開除了。那個美麗的松子從學校出來后放縱了自己,認識了KTV里的混混,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最后死在了垃圾滿地的出租屋里,是侄子給處理的后事。那個侄子翻出了松子的遺物,還原了那個美麗、善良、堅強而令人惋惜的松子的一生。我曾經很多年回憶起這部電影透不過來氣。《金錢之味》講了一個帥氣、才華橫溢,畫畫很有造詣的男主人公,由于對一個財閥家族名氣與財富的羨慕,愛上了這個家族的一個女子,婚后也有過一段幸福的時光,但是這個家族里只有金錢沒有人情和人性。這個表面風光,內心心酸的男人,愛上了家里的菲傭,想從這個家里逃出去,偷偷辦了通行證也被攔了回來,最后強制被送到了醫院做了閹割手術。菲傭被害了,男主人公不久死去了。男主人公的葬禮辦的奢華而且隆重,葬禮上女主人的悼詞悲切而令人動容。這兩部電影引發了我對人心人性很長很長時間的思考,一個故事從不幸開始,一個故事從幸運開始,都沒有好的結局,想不明白該怎么辦。
直到最近知道了答案。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按照中庸的“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按照孟子的 “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要真真的把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動心忍性”當作金之在冶;按照大學里的 明是非,誠于己;按照陽明心學里的格其不正以歸于正,才能平安度過一生。